端午节传承中华文化 凤凰网用香囊回归初心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五月五日,节分端午。每近端午,网上总会出现诸如《没文化!别再祝“端午快乐”了》、《别说快乐要送安康》等文章,说五月五日是个悲壮的日子,伍子胥尸体沉江、屈原投汨罗江赴死、孝女曹娥投江,这样的日子不能说端午快乐。而郭德纲老师曾说:“屈原死之前人们就过端午,只不过赶巧了他端午投江。不吃粽子也得过端午,不赛龙舟也得过端午,屈原不死也得过端午,懂了吗?请快乐…”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的图腾祭祀活动,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最初与历史人物并不相关。黄梅新雨,夏日绿稠,五月蛇虫出没,多雨多灾。古人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是求驱病禳灾、驱瘟避邪,祈求明天顺遂的同时,也是珍惜当下,过好今天。这便是端午节的“初心”。
而在这个焦躁的经济时代,“初心”被披上了些许贬义的色彩。有人说坚守初心是墨守成规,还有鸡汤文宣称初心是人生的绊脚石。如今人们往往以金钱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以盈利衡量一家公司的好坏,以流量衡量一个产品的兴衰,而少有人和企业在意最初的梦想和本心。
但即使是少数,仍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就像凤凰网,正因为数十年来坚持初心,坚持做“影响时代的力量”,才有了今天的影响力。
坚持初心,凤凰网用香囊传递初心
在成立的短短几年内,凤凰网就在新闻资讯的门户丛林中异军突起,不但成为互联网媒体行业的排头兵, 也树立了区别于其他媒体的特质和独一无二的地位。曾经有个科技媒体这样评价:在中国,只有两类网络媒体,一类是几大门户网站以及众多垂直媒体,另一类就是凤凰网。
凤凰网所坚守的初心,是为别人不敢为、不能为的新闻理想,是面对热点事件不盲从、不屈从的新闻论调,有胆气之余,也颇具高度和温度,志在将温暖、快乐和力量带给全球网民。
今年端午,凤凰网通过赠送香囊礼物,向人们展现了它“追本溯源,不忘初心”的媒体精神和品牌形象。
为什么送香囊?因为端午最初的习俗之一,就是佩戴香囊。端午佩香,有避邪驱瘟之意,既治病除臭驱虫散浊,又是盼望佩戴之人健康平安心愿的表露。这些玲珑可爱的小小香囊,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媒介之一。
纵然时光流转,底蕴与精华不变。凤凰网意在祝福每一个人都能在生活中保持初心不改、感动常怀,坚守住最初的信念;同时,也是在传达:即便当今社会舆论纷杂,媒体环境并不乐观,凤凰网仍坚持不屈于流量,不甘于平庸,用深度报道还原社会真相,体现新闻价值的初心。
立足传统文化,让营销回归初心
凤凰网的初心,不仅在于对新闻理想的坚持,还体现在别具气质的营销上。立足于文化初心,让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社会产生碰撞,去传承与号召,这就是凤凰网的担当。
小时候,家里的长辈特别注重节气:惊蛰了,虫儿要出来啦;秋分了,得添衣服了;冬至了,今天吃萝卜馅儿饺子。这些与节气紧紧缠绕的点点滴滴,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童年记忆。
然而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正在被我们、被时代逐渐抛至边缘。本着传承传统文化的理念,凤凰网联合别克英朗,以中国传统文化-24节气为契机,开展了一场营销活动。每一个节都发布了一款H5,以“知-懂-行“为H5内容的三个层面,在为大众讲述24节气小故事的同时,也以软性方式融入了品牌信息,展现别克英朗“懂,让彼此更靠近”的品牌理念。
每个节气的每个场景,都充满了人情味。H5除了传达节气本身的习俗知识外,也引导着我们去发现生活的美好、寻找被忽视的美人和美景,提醒我们对待友人与家人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份关心。
这场营销活动不仅在文化层面成功的向大众科普了24节气的相关传统,在品牌层面也获得了可观的成绩: H5浏览近304万,转发11.7万余次,获得销售线索近3000条。成功刷屏,为24节气申遗推波助力。这个案例,实现了品牌美誉度提升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双赢。
事实证明,只有真正愿意与消费者进行精神沟通的品牌,只有真正坚守初心的品牌,更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这场营销活动的成功,与凤凰网坚持初心的营销理念息息相关。
营销是什么?菲利普·科特勒下过这样一个定义:识别并满足人类和社会的需要。可是大多数时候,我们总是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恶俗的娱乐炒作、没有养分的鸡汤话题、虚假的广告推广…这些都曲解了营销的本意,对品牌的长远发展并无益处可言。
有鉴于此,2013年凤凰网引进了美国“原生广告“的概念,并结合本土实践经验,将其扩展为原生营销理论体系,借助技术的力量,将内容、广告、场景融合一体,逐步实现原生营销的工具化及落地。
2016年,凤凰网又启动了“凤凰号”和“风直播”两大项目,用直播丰富内容生态、用凤凰号充实资讯内容,用特定人群影响力和高价值人群实现营销价值,让营销的本质,回归到最初为了满足用户和品牌的需求的道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