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侃体育 | NBA中国CEO:发展体育顺势而为,一步一个脚印才是王道
Milken Institute 被称为“美国智库”,今年9月在新加坡举行的Milken Institute 亚洲分论坛上,首次加入了针对亚洲体育产业发展的探讨,其中有一个观点值得我们深思:中国的体育产业现在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是历史性的好事;可如果体育行业从业者被好政策冲昏了头脑急功近利的话,反而会适得其反。体育行家们为什么这么说?
一、如何能让体育变得更好?
凡是在中国摸爬滚打几年的“外国商人”都已深谙政府政策支持对经济成功与否有着决定性力量。
在Milken Institute 亚洲分论坛上,对于中央下达的体育产业5万亿规模的红头文件,NBA 中国 CEO David Shoemaker 也认为这是“中国体育市场近十年来意义深远的事情”,但他话锋一转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There is a real risk though. People may get it wrong.”
这位自称在中国体育圈体制内外“兜兜转转”的 David Shoemaker 为什么这么说?——在利好政策的支持背后,虽然他坚信中国体育产业的前景很光明,但现在人们可能会因为政策的大力鼓动而走上条急功近利“迅速致富”之路,而忽略了发展体育的关键需要的是花长时间、用“匠人精神”去慢慢培养体育群众基础。
NBA中国CEO David Shoemaker
分享关于中国体育市场的思考
比如,如何让中国国家篮球队变得更好?这个问题,有的人抓耳挠腮想办法却不知如何是好,目光也始终锁在当下——频繁聘请(更换)外教?再换个球员试试?怎么就是缺个姚明呢?
举国体制的掌控力和渗透力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在进行篮球种子运动员选拔时,国家采取的方式依然是在孩子很小的年纪进行身高测量,目测个字长得高的进队进行专业训练。我们可以自行脑补画面:“嗯,按照你现在的身高,应该可以长到1米9、两米的,应该是个好苗子,可以好好培养。”于是把孩子“隔离开来”,不再接受正常的教育,而按照旧苏联体制专注于体育训练,练啊练,然后等着夺冠。David Shoemaker 担忧地表示:“这个过程中,体育对于年轻一代的激励作用(Inspiration)反而被充分淡化了。”
那么围绕着体制走,哪条才是正确的路?头脑聪明的NBA中国和中国教育部达成合作,由NBA 进行投资让篮球走进更多的小学校园,教孩子们拍球、投篮。“我们不是为了去打造下一个姚明,而是为了让孩子们从中体会到篮球的快乐。”David Shoemaker说 ,“当然,有了青少年基础之后,优秀的篮球人才会一代代不断涌现,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Infrastructure)也就随之发展起来。”
协助中国政府发展篮球事业
NBA这条路走得十分巧妙
现在的中国篮球市场,需要的可能不是一名像姚明这样天赋异禀的球员,这样反而让年轻人觉得自己的天资与姚明相差甚远、NBA之梦更是遥不可及。“我们想告诉年轻人的是,不是一定要像姚明那样有过人的天赋和身高才能打NBA,而是像库里那样自身条件并不突出,但从小通过勤奋和科学的训练也能实现梦想。”
NBA在中国建立篮球学校、在各地设立 NBA Play Zone 也是NBA 大联盟在中国市场的独创,这可以算是职业体育联盟关注草根、做好本地化的一个好案例。
二、关注草根的力量
人们常常拿NFL、MLB和NBA在中国的收益作对比,其实我认为没有可比性,因为这是不同的运动、不同的人口和不同的普及阶段,但其中有一点是非常类似的,一项“外来的运动”真的要火起来,需要有稳固的群众基础,再加上一位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当地运动明星。
MLB 亚洲区副总裁 Jim Small
哪怕MLB的内心也极度渴望在中国发现或者培养出一名棒球界的姚明,但他们在中国市场摸索了几年之后,懂得了草根和耐心的重要性。MLB 现在在南京、常州、无锡等地开办了多所棒球学校,招募有棒球基础的学生球员,他们的工作就是要说服家长,孩子可以正常到学校上学,只要在平时业余时间和周末进行科学的训练,可以通过打棒球走上美国的大学生联赛甚至是MLB职业棒球联盟这条路。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男篮现在的世界排名是世界14位(2016年8月21日),中国国家棒球队是18名(2016年3月16日),棒球群众基础如此之弱能有这样的成绩,也从侧面反映了举国体制的威力。
三、暴发户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我们最开始聊到 NBA 中国 CEO David Shoemaker 说,中国体育哪怕现在有政策支持、发展过程中仍然有走偏的可能。David Shoemaker 婉转地表达了自己对中国资本巨头为了迎合政策而各种买买买的忧虑,比如要打造一支能“赢球”的队伍,需要的是长期的投资,而不是靠砸钱把“别人”培养出来的现成的好球员买过来。
用重金买买买或许可以换来眼下的胜局,产生瞬间大场面的幻觉,但这不是一个自生的、可持续的、正确的发展体育的模式。大跃进一般迅速飞黄腾达之路不太可取,体育需要的是去耕耘、去培植而不是去抢夺投机和迅速致富。
哪条才是正确的路?关注草根群体,尊重体育规律,有计划有耐心,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
2016年9月16日
(完)
狂侃体育作者
狂侃体育由体育行业达人吴若旸发起,其为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管理学士,旧金山大学体育管理硕士,现居加州。
曾供职于国内门户网站体育新闻中心和体育用品公司管理部门,赴美之后服务过全美大学生体育联赛、职业联赛以及硅谷企业,始终关注体育背后的历史文化、商业逻辑以及移动新媒体时代的全球体育产业大变局。
注1:《狂侃体育》栏目由作者授权,首发麦迪逊邦平台,不代表本平台意见。未经允许请勿随意转载,如有疑问请联系麦迪逊邦编辑部:news@madisonboom.com 。更多栏目专题内容,请点击#狂侃体育#了解。
注2:封面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