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80s」这是麦八写给你的一封情书 ~~~
大概是三年前,那年,我刚好31岁。那时候网上还有很多声音在讨论80后。中国人说,三十而立。
可那时候的我,仍然觉得迷茫。根本觉得自己立不起来啊。咋办呀~~~
无论是面对着帝都坚挺的房价,还是麦迪逊邦何去何从的问题。那一年,我还在上岛咖啡面试刚从河北师大英文专业毕业去小学当了不到一年教师就离开来京求职的Andrea Hou。
那时候的我还是付不起多高的薪水来吸引她,所以,对于我这种无节操的人来说,大概就是用己所能的那点鸡血和忽悠本身,极力邀请她加入。因为,那年,我就还是单乔一个主编+外勤+倒水小弟。
我说:Andrea,你来北京是为了什么,好好老师不当?
我说:既然来了北京,那咱们就是来赚钱的,当然也是来实现我们自己的理想的。要说,舒服,一定不会比你在河北老家来得舒服。
她最后,加入了麦迪逊邦。(当然,这几年中,她离开了一次,去了一样云南和西藏,在那洗涤了自己的……此处略去三千字,你懂的…..去年8月还是被我忽悠了回来。嗯,这两年,我的忽悠水平和打鸡血水平也是在不断提高当中的。)
那一年,儿子也来到了这个世界。可我好像也没有做好当爸爸的准备。
而对于麦迪逊邦这个大儿子呢,即使我很爱他,我觉得他很好很有潜力,但我对于还要多久才能有点成就,特别是经营上的突破,也依旧毫无头绪。
还有,我也三十一岁了,但我还是刚刚被租了4个月的房东“赶”了出来,重新找了一个地方住,而我刚刚三个月的儿子也随我搬了家。
从2009年10月,信心满满的开始单干,过去了快三年,Nothing happens 呀。
所以,大概那时候,有一天,我想了个题目《八零30》,我好像了解我们八零一代(特别是同龄的广告人、创意人、媒介人),是否都与我一样迷茫?兴奋?激情澎湃?房奴?麻木?得过且过?……
对于广告人而言,30岁意味着什么?
30也许是那么一把刀:磨平了激情,铲平了棱角。
曾经热血青年时期的激情咆哮,早已转为以结果导向、效果衡量的思考。
30也许是一道坎:要么创业,要么离开。
又或者,真的对生活妥协,或者,和解。
毕竟,脑袋里的创意再如何牛逼哄哄,有时也抵不过养家糊口却两手空空。
……
磨圆,叹老,又或是,自怨自艾,
似乎好多好多30+ 的广告人只怀着50岁人的恼骚。
但真的如此吗?
他们真的能代表大多数80后广告人吗?
或许,也还有一群广告人,30+ 会是另一种诠释:
30+的态度,是在艺术与商业间运筹帷幄吗?
30+的力度,是在梦想与现实中张弛有度吗?
但,这三年里,为了生计,忙于各种。
我有差不多把《八零30》这个命题忘在了茶米油盐醋当中。
还好,今年的夏天,我们找来了好些新的小伙伴,加入麦迪逊邦。
终于TMD腾出时间和精力来好好搞一把了。
那,大概就是一个絮絮叨叨的念想吧,
可惜,三年多过去了,当时想得好好的《八零30》,现在也只好改成《八零30+》。 ╮(╯▽╰)╭
这样也好。
麦迪逊邦又或者我自己又或者我们的小编们,希望能够聚焦这群不一young的八零后,不一样的30+广告人,展现他们的精彩人生!
30+
于他
于你
于我
不是激荡青春的谢幕,
另一种精彩,才刚刚拉开帷幕。
顺带着安利一下我们用了将近10年的slogan:
你自己的人生才是大创意
2015年10月30日写于【八零30】系列专访开启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