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副总说,一天3000万营业额只算小高峰,最高峰还没到来
原标题丨南方都市报副总经理说,一天3000万的营业额还只算小高峰,最高峰还没到来
关于某某报纸、某某杂志宣布停刊的消息,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从前段时间《河南青年报》严重亏损、清退员工的狼狈收场,到坊间盛传的明年1月《东方早报》将停刊,一声声叹息中,纸媒似乎已经被判了死缓。
现在还有什么人会看报纸呢? 连媒记君的小伙伴都不禁这样问道。
然而,就在报业下滑已成大势所趋的环境中,《南方都市报》前日却高调炫富,称自己一天的广告营业额就达到了3000万。
这条炫富的消息通过新媒体传出。10月12日下午,微信公号“南方都市报”在第五条的位置推送了一篇名为《纸媒寒冬了?我们今天偏要炫个富》的文章,晒了自己报纸在9月30日这一天刊登的数版广告和3000万的营业额。
文中一共晒了18张整版的广告版面,大多数都是财大气粗的地产广告。评论区不少网友吐槽说猝不及防地看了一波广告,这算是二次广告翻打吗?快叫广告商加钱。
南都小编还用得瑟的语气表示,这些只是整版广告中的一部分,还不算非整版的,“那些成天纸媒寒冬,纸媒没钱赚的,不好意思,我们不高调打脸,我们只低调炫富。”
可以,这个炫富够低调,快赶上王健林的“小目标”了。
不过这篇“炫富文”一出,也有不少人对3000万这个数字表示质疑。按《南方都市报》对外公布的广告价格,当天的广告似乎并不能达到这个数额,加上刊例价与实际价格其实也有很大差距,大家开始猜测这个数据到底是不是“注水”了。
据媒记君了解到,“金九银十”是一年中报纸广告收入的一个高峰,这3000万的广告收入不仅是来自9月30日《南方都市报》及其地方读本总共300多版上刊登的所有广告,还包括非当天刊登的报纸广告及户外、新媒体等渠道的收入。
就算这样,《南方都市报》显示出的吸金能力也让人有些吃惊,毕竟,近年来报纸发行量呈断崖式暴跌,纸媒寒冬的论调已经听得耳朵生茧,基本成为业界共识。这时候南都的振臂一呼,算是寒冬之中的一丝春意。
媒记君特地联系到了南方都市报常务副总经理郑胜利和移动媒体的负责人李阳,与他们聊了聊这次高调炫富背后的那些事。
媒记君:纸媒似乎很少会把广告版面放到公众面前来谈,为什么南都昨天会在微信公众号上高调公布3000万这个广告额?
郑胜利:3000万的广告额,不仅是客户对南都转型模式的认同,是南都生命力的积极表现,也是南都对自己价值的肯定。
李阳:主要是唱衰的声音已经太多了,也该来点正能量了。这个稿子只是放在南都微信主号推送的第五条(末条),达到三万多的阅读量。我朋友圈很多同行转发了,不少纸媒老总也都注意到了。作为给纸媒行业提气鼓劲的目的达到了。
媒记君:3000万广告营业额对于南都来说算什么程度,最高的时候一天有多少?
郑胜利:3000万当然算是一个小高峰。今年的最高峰,应该会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的某一天吧,具体数字,得那一天才知道哈。
李阳:国庆节前一般都比较可观,这是行业特点。
媒记君:现在在报纸上投放广告的流程有什么变化吗?有没有与新媒体配套?
郑胜利:现在在南都投放广告,不再像以前那样单纯地接单见报,也不仅仅停留于报纸版面的呈现,而是能够享受到全方位的策划整合营销服务。
李阳:南都早就不是一张报纸了,我们现在给客户提的都是全案,从创意到执行全包,报纸和新媒体(并读App、微信、微博、奥一网等)当然都包含在里面。
媒记君:在昨天发的微信文章里说南都过得很好,但从大环境来看,不断有报纸宣布停刊,甚至像东早这样的大报也据称要在明年停刊。支撑南都继续做报纸的动力是?
郑胜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读者与客户的认可、品牌的责任感以及对新闻事业的不懈追求,正是支撑南都继续办报的动力源泉。
李阳:肯定没有以前那么好,大环境对谁都是有影响的,这个谁都回避不了。东早停刊更多的是策略选择,不是市场导致的。像新京报、南都这样的大报依然能活得不错,为什么要选择去死呢?
我觉得所谓新旧媒体,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至今为止,南都营收的大头仍然是报纸,纯新媒体收入依然只占少量的部分。即使大环境如此,南都全年营收的盘子依然有好几个亿,这是市场认同的结果。对于新闻人来说,新旧媒体都只是载体,关键是好的内容,像南都的高考替考重磅调查,我认为至今为止还没有一家新媒体能够操作得出来。既能实现新闻理想,又能养活自己安身立命,为何要不断唱衰自己,对吧?
媒记君:纸媒寒冬其实不只是说报纸盈利困难,还有人员的流失,以及信息发布的滞后,影响力被新媒体平台取代……对此你们怎么看?
郑胜利:首先就目前世界经济环境而言,盈利困难、人员流失并非纸媒独有的现象,各行各业都存在这种情况。而在人才方面,南都一直保留下了精英的员工,不仅保障了报纸“精品、精英、精致”的阅读质量,也保障了报系经营转型的高效有序运行。南都创刊即将20周年,许多创刊当年的精英员工仍活跃在各自的工作战线上,为南都创造价值,同时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李阳:纸媒寒冬指的是报纸这个载体的寒冬,确实现在看报纸的人已经不多了。不像日本,看报纸仍然是主流的阅读方式。其实现在很多纸媒都在办新媒体,上报的澎湃、南都的并读、华西的上游等等。很多报社除了名字还叫“报社”,其实已经不仅仅是一张报纸了,更多的是一个全媒体机构。报纸这个载体可能会死,但媒体是不会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