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韩国禅师的道比营销大牛的课有用多了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16/9/20 17:10:00

                        

  说起古文,它认识我,我不识得它。但是为了说明如何学习,不得不引用《华严经·菩萨明难品》中的一段开示:佛子善谛听,所问如实义。非但积多闻,能入如来法。譬人水所漂,惧溺而渴死。不能如说行,多闻亦如是。

  “听”并不是很难的事,就和看书阅读微信文章没什么两样。如果说靠听闻就能出成就,那我们在微课群和营销公开课上已经受教了够多了,可也没见自个变得厉害。那是因为少了“思”和“修”,听完之后应该要常思考“是不是如此”及“如何做到”,将方法或理论进行应用,才是得道的正确姿态。

  而这篇文章就是我实践“闻”和“思”的一个呈现,可能会有点初浅,希望仅作为抛砖引玉看看就罢了。

  同事让我帮他找本书,有幸结缘了韩国禅师法顶的作品,让我一下子开悟了很多,比听营销大牛讲课有用多了。

  1

  「当只需要一个时,拥有一个就好,如果拥有了两个,有可能一个都保不住。」

  这就是稀缺性,独一无二,要求营销要有差异化。说起来就三个字,但做起来往往给三十年都做不到。可法顶禅师用他的身体力行,很好地向我们诠释了得到的越少越容易被珍惜。

  有一回,在东京留学的有缘人知道禅师喜欢细笔尖的钢笔,便到文具店买了一支给禅师。禅师很是爱惜,用这支笔写了不少文章。去了巴黎后,禅师发现有很多像那样的笔,于是买了一支回来。从那天起,禅师再拿起有缘人送的那支笔就没有之前的珍惜和感激之情。之后,禅师把巴黎买回来的笔送给另外有一位禅师才拾起了最初的那份珍惜。

  因此做营销也一样,当某个品牌跟你第一次说“我爱你”,你会很受宠若惊,会乐于接受。可不久,另外一个品牌也对你说“我爱你”,这时你可能会犯嘀咕,是不是哄我掏自己腰包的谎言呢。

  当一句文案或一个诉求点,一个品牌用就好,如果两个品牌都写的差不多,有可能就失去了文字本身的情感。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差异化仅仅是个很难实现的目标。

  首先,要抑心。

  举个例子:夏天,睡午觉那叫舒服吧。可法顶禅师为了抑制内心的想法,在大中午拿着锋利的刀子去劈竹子,稍微一不小心就会伤到手,以此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

  相较我们,总是按照惯例,或别人的案例去设计我们的营销方案。这是我们熟悉的方法,我们做起来也比较轻松。我们轻车熟路,觉得被客户 pass 掉的几率会小一点。然而,受众会看出来是某品牌的影子,自然反响就不会那么大。

  其次,要制造少众人的狂欢。

  现在品牌同质化太严重了,要想有所区隔,只能在局部的地方加上点“吃惊”的成分,兴许有有所突破。当然,若是能站在大众的对立面,圈起小众的群体喜欢和追捧,也许不会被热议至少耳目一新。比如 MINI 为了宣言它的小,曾做过这样一则户外广告:

  XXL XL L M S MINI

  2

  「不是要思考应尽力去做什么,而是思考不要做什么。」

  日本的作家福冈正信在《一根稻草的革命》在书中写道:我在思考如何尽量放手。面对信息过剩的现状,我们不应该一味地盲从,给信息添堵,而是要思考发出的信息是否有所价值。当我们把无用及无关紧要的剔除掉了的话,也许只说一句话,也比说长篇大论来的更加有分量,更能获得别人的信任。

  当我们追求不去拥有不必要的东西,就会显得简朴和单纯。而这些却是我们最难能可贵的精神,因为我们是习惯装有底蕴,卖弄文化,而这些对卖卖卖的影响,有可能是反作用的。

  取消了不要做的,剩下的就是就是关键点了。就好比宝马的车说自己快,奔驰的车说自己舒适,沃尔沃的车说自己安全一样,不可能哪哪哪都是优的,真有也只能发声一个才能有凝聚力和高识别度。

  禅师曾在某个场合说过:帮助我过简朴生活的人,是我的益友;总是带东西来,破坏我的简朴生活的人,不算是我的益友。看来,我有废话多了,就这些吧!

  - END -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这样做没有错,因为其他人也这样做,事情总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