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稿无法让广告公司变伟大,但可以让创意人不断向前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16/7/1 16:41:00
作者:风正一帆
今年的戛纳创意奖可能是话题性最大的一届戛纳创意奖,我仅指在中国,因为某件获奖作品涉及抄袭,又被翻出陈年旧案涉嫌做假,所以讨论量极为巨大。
抄袭案我不讨论,我关注的是做假案,做假案观点大略如下:
不应该做假,做假的不要脸。
有本事,你也做个假,去拿戛纳金狮去。
为啥子拿戛纳都是套路!!!
你们4A公司好闲呢。
戛纳是歪果仁的游戏,一切都是名利惹的祸。
......
做为广告老鸟,关于戛纳,关于飞机稿,我观点如下。
戛纳创意节,绝对是我们创意人的风向标,如果没有各种广告奖的存在,创意的世界绝对没有今天这么精彩。
从我还是初入行的菜鸟到今天为止,戛纳广告奖便是我每年不可缺失的精神食粮(今年的作品还在消化中)。看着那些国外的巨作,意料之外的切入角度,神乎其技的执行力,已经不是脑洞大开可以形容的了。
试想一下,你每天都在重复着一些异常繁琐不过的传播任务,今天几个单张,明天N个报纸稿,一年到头都可能没有机会做一两条影视片。这时候你看到戛纳的感觉,岂止畅快。一年一次,但一次足以兴奋一年。
看了十几年的戛纳,当然也知道戛纳里面有许多的纯参赛稿,特别是以新加坡为中心的亚洲,和以巴西为中心的南美州。
估计这两个区域的创意人平时都被甲方折磨的不轻,所以把创作的欲火全放在了参赛稿身上,这些参赛稿,从来没有和大众见过面,某一些运气好的,可能被投放过一两次,在大中华区域,我们给了他一个名字,叫飞机稿,意欲仅供创意人自己爽一把(就象打飞机一样)的稿子。
而这种稿也经常出现在戛纳的得奖舞台上,这种稿,到底应该不应该抵制?一直以来,广告行业都有两个舞台,为商品实战的营销战场,和比拼创意的得奖舞台。有人有幸可以两个舞台都能收获喝采,但许多人并没有这样的幸运。
得不到这样的幸运并不是创意人想不出来,而是当地市场对于些创意的接纳度并没有那么的高,所以这样的创意,鲜有机会获得客户的首肯。这成为创意人最大的痛点。于是飞机稿就诞生了。
这种特殊媒体应用,一样是今天还有很多人用。
本来飞机稿是不会背负这么多的骂名的,直到某些外籍创意人将这个风气带入中国大陆,直到他们把飞机稿得奖多少和升职加薪划上等号,拿过狮子的创意人,薪水加倍,立即被人挖角,这股风气从十余年前影响中国大陆的4A圈,直到今天都没能散去。
我对于创意探索类的飞机稿,抱以极大的尊敬,因为他们就象谷歌的创新试验室不断的去探索传播的全新可能,有如汽车领域的概念车一般,今天可能无法实现,但也许有一天可以全面量产。这种创意,不断启发着我们推进行业向前,我听说有许多创意人为了自己的创意可以呈现,自己出钱完成作品卖给客户,他们也是够拼的。
2004年戛纳平面全场大奖,这种拼贴风,一直流行到了今天。
我对只为得奖而生的飞机稿,抱以极大的厌恶,比如某些创意滥用人们的同情心(随意杜撰客户),甚至于创造一些当今没有的科技出来骗奖,这种行为,只能冠以两个字,无耻。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玩戛纳这个游戏;
用你的作品,取悦受众,而非评委。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