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营销99分内容1分
随着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票房一路飙高,中国市场作为全球第二大影市的惊人潜力再次成为业内的焦点。因为在美国、欧洲等地区因为部分好莱坞大片缺乏创新,观众已陷入审美疲劳期,遭到专业人士和观众的纷纷吐槽。然而在中国,制片厂老板却喜大普奔、将中国视为吸金福地甚至冠以“烂片拯救者”的称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网民们来解密一下。
人文的探索不足
1992年克林顿登上美国总统宝座时,美国记者请他替好莱坞说几句话。克林顿作了两项期许:第一、希望好莱坞影片的文化和素质能提高;第二、希望好莱坞能引导美国人民看向未来。 克林顿卸任那么久了,好莱坞商业电影依旧,共同点是把人性简化了。影片对人文的探索不足,这也是好莱坞片不够深度的原因。
在优裕物质条件下长大的年轻人,文化程度并没相对的提高,很多是精神空虚,追求感官享受远超于内心的探索;对电影的要求是刺激的快感,如此,空洞但视觉特效强的影片,票房部部灿烂。很多人看完 好莱坞片觉得视觉特效做的很好,再问内容怎么样?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来。反而那些其它的人文电影因为有打动人心的故事,让大家不断回想。
《魔兽》影院里粉丝观影热情如火如荼,另外一边《魔兽》的影评、打分惨不忍睹,国外影评媒体为《魔兽》电影打29分,可能里面简单的人文打动不了国外影评媒体吧。
原创力的问题
好莱坞电影原创力的问题,也是近几年无论任何场合,大家都会提及的话题。内容为王,是电影发展的根本,而目前来看,能把内容和营销之间驾驭的好莱坞导演并不多。正因为这是一个没有原创能力的年代,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复制,只是规模大小不同而已。好莱坞最近几年是越来越舍得花钱了,但在题材、剧本、风格,甚至配乐上都没有创新,他们唯一能想到的是如何借助“过去”挣更多的钱。所以,电影院里有越来越多的续集、前传、翻拍片。
观众观看以后吐槽《魔兽》故事一般,基本的故事剪不清楚,为一款游戏编了二个小时的剧情,心疼编剧。里面的情节更像魔戒的翻版。
大投入营销
(魔兽世界各大网站的海报。)
据了解,好莱坞一部影片的营销费用一般是影片制片费用的50。好莱坞,营销和发行环节是没有拆分,我们国内是拆分的。这也是他们对营销这么重视、投入这么大的原因。平均下来看,目前电影公司每花2美元生产电影,就要花1美元左右用于电影的营销。在美国,电影营销的市场每年要花掉40亿美元。
电影营销这个在好莱坞成熟工业体系里非常重要的部分,正在慢慢变得像是懒人们照猫画虎的敷衍做法。即便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依然还在为电影营销不断大把砸钱,但得到的结果却往往像是由眼高手低的无名小辈随便做出来的家庭作坊一样项目。最常见的错误就是电影海报非常业余的PS水准:一般的问题无外乎是角色光影的不协调,糟糕一些的就是人物角色身体不同部分的尺寸不协调,更糟糕的营销处理甚至会把“电影推广”做成“电影嘲讽”。比如在电影《X战警:逆转未来》的一幅海报里,X教授的悬空形象简直就像是坐在一个燃烧冒气的轮椅上一样。又比如在电影《基督再临》的一幅海报里,男主角莫名其妙地一只手里拿了一把枪,这把枪和整个海报的风格完全不协调。
腾讯视频的魔兽世界广告。
而在上周的 HBO 艾美奖派对后,魔兽世界演员罗伯卡辛斯基也透露,电影工作人员不惜成本打造高品质场景,就为了让这些在游戏中占有重要意义的经典建筑物在现实中呈现出最原汁原味的真实性这些场景超乎原本的预期。根据好莱坞电影营销费用会占总投入的50%来看,这次的营销费用也是超乎原本的预期。
组团忽悠
电影营销也被称作为电影打广告或者电影推销。好莱坞每一个大型的电影制作公司与发行公司都有一个专门负责营销的内部部门负责组团忽悠。营销部负责设计以及推行一个有效的、说服力的营销活动。这个活动通常会通过好几个不同的媒体平台来进行推广,包括影院里的播出的预告片、报纸杂志、电视台、网络、和电台等。
(上图是6月7号乐视网的魔兽世界导演视频片段,奇怪的是从头至尾弹墓没有一个人发言,什么情况?)
你经常在微博微信上看到的某部好莱坞电影的精彩片段、台词、幕后故事等之类的,都是有经过精心挑选和策划的。比如我们在挖掘出一部好莱坞大片中诸多富有哲理的台词后,通过制作话题以及长微博,集聚所有打动人心的台词,在微博上扩散传播。在影响力没有到位的时候,通过微博意见领袖的辅助发声,迅速让话题得到迅速扩散,实现大量的曝光,增加了电影曝光后,直接让票房大幅提升。当然,也不局限于亮点,电影不是十全十美,必然有不足之处,把它揪出来,通过策划以及完美的文案表现,将槽点制作成全民讨论和吐槽对象,辅之以微博大号的协助推广,形成广泛传播。总之,所有的料都围绕电影本身挖掘,不管电影内容还是主创还是幕后甚至竞品,有料就有聊,策划和创意跟进后,进行平台传播。
上图的魔兽世界6月8号“为了你永远不变心”网友留言: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本电影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o⊙)哦,如果想参加这个视频节目的去了,帮忙投票。为了这个视频能更好的给你们最想看的节目 魔兽最新电影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这水军水平也太水了吧,点赞2个。
这个是真实的评论,”刚得知要怕成电影的时候,还在和前任玩魔兽,说好一起去看这部电影,如今,你终于出来了,我们却已经分手了!”点赞544个。
以消费者为中心太商业化
好莱坞觉得营销策划始于消费者,而不是制作者自身,这样才能获得消费者的满意,并成为吸引他们继续消费的动因。这种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观在美国已被普遍接受,好莱坞深谙其道,将观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以消费者为中心作为电影品牌的指导思想早已是他们公认的营销法宝。为了建立品牌并进行相应的营销,电影公司第一步就是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制定策略,剖析观众心理,第二步才是投其所好制作符合观众需求的影片。
过度的以消费者为中心,会让消费者部分不理性的想法放大,形成乌合之众现象。比如好莱坞就过度的放大了色情,暴力,赌博,拜金主义等等不好的消费者想法。
疯狂的广告植入
好莱坞电影《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至少创造了3个之最:“变形金刚”系列里广告植入最多的一部,中国元素最多的一部,中国广告植入最多的一部。未来女婿和未来的岳父第一次见面,被岳父盘问话,男二号喝着红牛告诉岳父自己进了红牛车队;天台上面老总华丽丽的喝上了伊利舒化奶,生死关头也要先喝舒化奶;男一号和女儿、准女婿落荒逃到一个地方男一号叫女儿去偷生活必需品,赤裸裸的扔出了一罐纽崔莱蛋白粉;男主把抓来的探视机器人改造后,拿着自己伪造的银行卡取钱,华丽丽的惊现中国建设银行ATM机;设计机器人的工程师打开冰箱的时候,周黑鸭赫然躺着里面,天台上面有周黑鸭的包装袋;变形金刚被一炮从香港轰到了重庆武隆,大家应该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吧;李冰冰在旁边咆哮后默默的喝了一口怡宝的矿泉水,这个广告也硬硬的插进去了……
在北美,《变形金刚4》的午夜场票房只有875万美元,不敌刚刚上映的《哥斯拉》(930万美元),在评论界也遭遇了如潮恶评。可以说,是植入广告伤害了变4本身的电影内容,很多情节不够有逻辑,很多人物不够饱满。用网友的话说就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刻意迎合,分分钟让人出戏的节奏”。像变形金刚一秒钟从香港被炮轰到重庆武隆,镜头太近了,搞得好像能从香港一秒到武隆看天坑地缝,留给知道两个地方的观众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不科学。
上图的英特尔的旧电脑打不开新视界,开始做魔兽世界电影海报的广告植入。
电影特效
(泰坦尼克号电影)
好莱坞顶级特效公司 Digital Domain 的创始人 Scott Ross 说,这是特效的最好时代,特效在一部电影里扮演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甚至有人说,特效是市场营销的关键,也是票房的保证。现在真的无法想象,如果好莱坞 电影没有特效,可能大部分人不会去看。因为去看《环太平洋》的其实是去看机器人的,去看《哥斯拉》的,其实也是看恐龙的。如果只是为了看特效而看特效,那就极大的损害了内容情节,没有灵魂的电影,那就是一具僵尸。
“系统制胜”
(魔兽世界联合微信,新浪制造系统营销)
圣诞节前的三天,当你在市中心进行最后的血拼时,你也许会在十字路口看见一辆大巴驶过,车身上印着即将要上映的迪士尼电影的广告,大概是关于什么紫色独角兽的故事。你想起来昨晚看电视的时候,节目里就在讲电影里使用了多么疯狂的特效,来让独角兽飞上天空。嗯,你想,也许你的孩子会想去看这部电影吧。
在商店里,到处都是独角兽的广告。玩具店里也有圆滚滚的独角兽公仔,而在圣诞老人旁边,孩子们排着队轮流去骑“独角兽”。(说到特效,他们是怎么把那个角固定到小马头上的?)然后你买了一罐可乐,见鬼,可乐罐也是紫色的。
回到家里,你打开电视,每个台的广告里都会出现不同的独角兽电影的预告。而当你上网去查看最新的头条新闻的时候,纽约时报的网站上也有一只可爱的独角兽以及一个邀请你进行互动的顶端悬浮广告。事实上,在你目光所及的所有地方,某人或者某物都在提醒你12月24号有一部独角兽电影要上映——猜猜你自己平安夜的晚上会去哪?当然去看这部电影啦。
美国整个电影工业的年收人超过1000亿美元,是仅次于航空、汽车和计算机的第四大产业。这正是因为美国电影业采用了崭新的系统营销理念,通过整合系统营销做大了市场。像迪斯尼、索尼、派拉蒙等大公司能取得成功,也正取决于他们在电影制作、广告策略、市场调研、宣传炒作、公关活动、促销手段等方面进行统一有序的经营运作,形成一种系统营销传播的整合力量,取得巨大营销效果。也形成了好莱坞烂片票房高涨的怪现象。
好的电影应该提升人的素质,除了特效和色情,暴力以外,电影应该包含更多心灵上的建设。因此,在电影和艺术之间,应该蕴藏更多意义,让我们的观影文化变得更美好,而不是站在电影院前,竟然大叹:“怎么都是好莱坞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