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血友病吧”被爆,百度陷史上最大公关危机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16/1/14 11:36:00

  2016年刚刚开始,大事却层出不穷,危机公关事件屡次频发,先有股市熔断机制、接着快播涉黄案、乐事薯片还幸福地沉浸在躺枪中,网友就把目光转向携程假机票违规操作上,同时各大航空公司联合与去哪儿网取消合作、难道是受水逆影响么?这不,百度“出卖血友病吧”这事儿突然在微信成为热门话题,迎来了百度史上最大的危机公关事件。

  小编先为大家交代一下背景,ID为“山东老八路”和“蚂蚁菜”是“血友病吧”的原吧主,12年来,每天在贴吧维护帖子、写写疾病基础知识的普及。但就在两个月前,百度贴吧给血友病吧空降了一个新的官方吧主。

  接下来的两位前吧主的权限被撤销,之前的“吧主们”失去了管理员的身份…

  3 天后,“血友病吧”里的许多精品帖子开始被陆续被删。

  此事引起贴吧内很多人的不解和不满,而自称是“血友病专家”的新任吧主,在上周也被曝光和陕西一个从事血友病治疗的民营机构有关。

  百度将一个不到过万粉丝数量的贴吧卖给医疗结构!此次事件瞬间发酵,其中,百度搜索指数飙升到3万。“知乎”上出现帖子,曝光百度将百度贴吧“血友病吧”进行了商业化运作,将贴吧的管理权限让渡给了陕西一家民间血友病研究机构。

  不到一天的时间,百度卖吧的消息随即通过社交媒体被广泛传播,血友病吧也被各路声讨帖子“爆吧”。面对此次的危机事件,百度渐渐做出回应。

  又发微博表示,愿意撤销商业合作的新吧主,同时宣布“所有病种类吧全面停止商业合作,只对权威公益组织开放。”

  除了血友病吧,@医学界网站 爆料还有甲亢吧、牙齿吧,以及不孕不育医院吧(被野鸡医院承包)、股骨头坏死吧(被野鸡医院承包)、癫痫吧(被野鸡医院承包)、帕金森吧(被组团承包)、血友病吧(被砖家承包)、湿疹吧(被个人承包),都在此前纷纷沦陷。

  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发生“卖吧”这件事?这件事又为何闹到这么大呢?

  据小编我粗浅分析,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

  钱——利益的角逐。

  先来看两张图

 

  这个表格里的数字,来自于百度的历年年报。如果按照大盘走势的说法来说,百度这几年一定是一片“碧绿山河”。

  往细了说:

  2015年三个财季很糟糕,净利润同比的增幅要么就是负增长,要么就是区区3%,和持平没什么差异。总营收增幅比照过去历年,也走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作为BAT三巨头的老大,眼看阿里腾讯持续扩张与走高,反观自己,在利润贡献上,无论是O2O还是互联网金融,都没有太强的起色。

  这就印证了媒体人魏武挥所说过的一句话:“当一个公司老去时,要么就是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要么就是让它死掉。不然,它一定会作恶。”

  所以,为了财务表现,把什么血友吧给卖了这类竭泽而渔的事就会发生。

  买卖——成熟平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作为贴吧资深用户之一,小编勉强可以说是见证了贴吧的一路变迁。

  早在2011年百度决心改版,尽管被人吐槽越改越像微博/facebook的结合体,贴吧也没有停下改变的步伐,这一切都是为今天的推广做准备。

  而如今,贴吧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广告展示平台:

  头图(banner广告)、头像(企业logo)、置顶(企业宣传)

  

  当“百度一下”逐渐成为口头禅的的互联网时代,百度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百姓心中的权威,就像以前的电视、广播一样。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被“买卖”的是百度贴吧。

  平台——企业渴望占领的舆论高地。

  对于医药类贴吧来说,70万打包价买走的不仅是病人的个人信息、潜在的消费群体,还是引导舆论口碑的最佳高地。

  悄悄说,其实除了疾病吧之外,其他吧尤其是政府地区类贴吧应该是贴吧最畅销的,有很多买主不乏地方政府,甭管人气活跃与否,毕竟掌握了贴吧就相当于掌握了话语权,于是掌握平台就成了政府管控舆情的一个重要渠道。

  反而明星类贴吧不容易形成交易,一来粉丝流量巨大,空降管理会引起反弹;二来粉丝经验少,好说话,如有推广必要,可以私下以软广的形式交易即可,粉丝都是一心向着偶像,一旦打出官方的名号,白给干活可能都偷着乐。有时百度也会空降以达到管理的目的,比如最大韩流聚集地“路过的一只”吧就被百度收回了吧主权限,以百度介入“共同管理”告终。

  道德与隐私——社交网络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回归到这宗“买卖”的本质,说直白一点,买下贴吧除了占据舆论高地以外,还是为了收集病友们留下的用户信息。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百度贴吧本身是以“兴趣社交”为核心的社交平台,贴吧内所聚集的是大量对某主题感兴趣的网友,和任何与贴吧主题密切相关的高质量内容。基于贴吧对词类的明确限定,贴吧的用户群体较之微博、猫扑、天涯等地精准性是无可替代的。

  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的边界充满暧昧。今天只要使用了联网的手机、电脑、相机,就一定会留下痕迹。面对每一位网民的痕迹,平台方使用的尺度是什么、边界在哪里,如何在商业开发和数据安全之间做出有意义的协调,这是一个未经大规模讨论的问题。

  当隐私与盈利挂钩的时候,原则上又不需承担成本风险,置道德于不顾的情况就会时有发生。这次事件引起全民围观只能说真的是触翻了网友的道德底线。

  其实,江湖上,并不是百度这一家。

  至于如何杜绝百度此类事件再度发生,可能要借鉴 (百度贴吧之父)俞军最近在朋友圈所发布的一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