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传播新课题:从“杜拉拉”看电影营销
文/AndyTsai
在2010年中国艾菲奖颁奖典礼上,曾经红极一时的《杜拉拉升职记》在创下票房佳绩后,又因为出色的娱乐营销效果获得了本年度中国艾菲奖的形象类金奖。
自从张艺谋在2002年拍摄的电影《英雄》以来,中国的电影营销仿佛就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从规模宏大的首映典礼,到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再到如今的广告植入热潮……也许我们该回过头来好好地看一看,我们的电影营销到底已经做到了何种程度。而作为刚刚获得艾菲奖的《杜拉拉》,应该就是个不错的例子。
影响力:《杜拉拉》的“白领”特质
2008年,电影《杜拉拉升职记》的监制张一白第一次接触到那本同名小说,便认定这将是一个在商业上能有所作为的东西,而事后小说的火爆也证明了张一白眼光的准确和独到。在把它推荐给徐静蕾后,张一白先后请来了13位世界500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和高管,作为该片的荣誉编辑;并邀请《欲望都市》、《穿Prada的女魔头》的造型师帕翠莎·菲尔德(Patricia Field)加盟。一连串的动作之后,《杜拉拉》开始真正有了“白领”的味道。
《杜拉拉升职记》充满了“白领”的味道
除了小说的畅销为电影带来的影响力之外,徐静蕾的自导自演显然是《杜拉拉》的另一个重要噱头。无论是“才女”的名头还是时尚个性的作风,都决定了徐静蕾在年轻人心目中的优异形象,由她来作为“白领”的标杆性人物以及整部电影的重心,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作为一部由职场励志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杜拉拉》对这个社会、尤其是白领阶层具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为此,影片的投资方之一——DMG娱乐传媒集团为影片的宣传设定了这样的核心理念:变生活方式为社会风潮。《杜拉拉》不是卖电影,而是卖一种生活方式。主角杜拉拉所代表的,是一群初入职场的都市白领。他们对工作生活有着用不完的激情和灵感,面对挫折和挑战采取坚强而乐观的态度,喜欢创新,崇尚独立,讲究生活质量和独特品位。
无论是职场宝典,还是时尚大片——总之,以上的各个方面,都让《杜拉拉》成为了众多时尚白领们不得不看的一部电影。
口碑营销:让更多人成为“品牌大使”
从《杜拉拉》筹拍伊始,导演和演员的人选便成为了娱乐版的头条;影片拍摄过程中,徐静蕾和黄立行的绯闻持续升温;公映后,“职场潜规则”、“激情戏”等噱头为影片再添话题。根据统计,仅在影片前期宣传中,《杜拉拉》的相关消息便覆盖了十余种媒体渠道,超过500家媒体对该片进行了报道,覆盖有效受众超过3亿人次。其中,“徐黄恋”与“植入广告”的策划最为成功,多次登上娱乐版头条。
徐静蕾与黄立行的“激情戏”花絮成为人们争相传播的视频,而事实上在影片中,激情戏的内容只有短短几秒钟。
除此之外,杜拉拉的人物形象和成功的命运不仅停留在荧幕上,不仅是茶余饭后的娱乐话题,更能给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带来无穷的激励和启发。在传播过程中,杜拉拉的生活方式和理念被扩展、细化成各种指南:时尚宝典、生活宝典、职场宝典,爱情宝典等。通过网络视频、博客、微博等方式,人们开始主动学习、主动谈论、主动分享、主动传播,这时,“观念”的力量已经转变成“行动”的力量——杜拉拉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了最IN 的社会风潮。
有人说过:“最好的媒体便是消费者自己。”从消费者自己口中所传达出来的信息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而《杜拉拉》就是充分通过新媒体+自媒体,并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来赢得更多人的关注与兴趣。
植入广告:杜拉拉“升值”的本钱
除了影片中杜拉拉飞快提升的Title之外,整部电影也可以被称作是一块升值潜力巨大的吸金石。除了影片超过亿元的票房之外,根据相关报道,甚至在《杜拉拉》上映之前,制片方便已经收回了投资成本。而这,则这要完全归功于近几年才流行开来的“植入广告”。
据统计,《杜拉拉》的合作品牌高达14个,堪称目前本土电影之最。这其中包含了电脑、手机、汽车、红茶、巧克力等各种品类的产品。它不仅仅只是一个“品牌植入”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机会,合作品牌更可以通过与“杜拉拉”品牌的结合,打造自身的品牌个性,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激发。这促使众多品牌合作伙伴加入到电影的推广活动,利用自身的市场预算,推广杜拉拉电影和生活方式。如马自达睿翼轿跑借助《杜拉拉》所举办的十大职场语录征集活动,就吸引了280多万人参与,产生了大量的关注度。
《杜拉拉》中的植入广告也成为了影片的一大特色
另外,植入广告不仅是《杜拉拉》取得收益的方式,甚至也成为了其在宣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噱头。当人们坐在电影院中,看到屏幕上出现的“立顿红茶”Logo时,甚至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这样的会心一笑实际上也成为了《杜拉拉》的标签之一。
随着植入广告逐渐成为商业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电影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植入广告,DMG创始人、首席创意总监丹•明茨(Dan Mintz)表示:“和电影作品本身一样,植入广告同样需要‘讲故事’的能力。但传统广告与植入广告很难融在一起,应该完全区别对待。原因是,传统广告是以产品出发,来为它创造一个故事,进而创造影响力;而植入广告则可以利用电影已有的故事和影响力。电影影响力越大,产品成功传播的机会就越大,关键是如何做到融入。”
内容为王:电影营销还需“量体裁衣”
不同于广告片的是,电影需要借助顶级的创意和丰富的内涵打动观众,进而才能凸显它的商业价值。而这一切,都表现在电影的“内容”之上。
不仅仅是植入广告需要做到与电影内容的完美融合。在电影营销的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对于不同类型的电影做出有针对性的计划——像《杜拉拉》这样的商业电影,可以通过“时尚”、“个性”等娱乐为主的方式来体现它的价值;而如果换作一部相对文艺或是主旋律的影片,在营销的方向上则会有很大的不同。
在这里,《杜拉拉》仅仅是一个例子,除了和大家分享一个成功的案例以外,我们更希望可以从中发现更多有关电影营销的方式,以及得到一些启发。
总之一句话:电影营销需要“量体裁衣”——只有真正契合了电影本身的特质,品牌信息才能达到一个好的效果,并最大限度地提升电影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