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广告,良方还是毒药?
文/AndyTsai
一定已经有很多人看过了下面的这支病毒广告。它的题目中有个很响亮的部分:“胡戈新作”。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开始,“胡戈”的名字就与“恶搞”纠缠在了一起。这支所谓的“胡戈新作”也同样如此,“史上最悲催的痴情男”——也许“悲催”的,不仅仅是那个痴情男,还有这一整支视频。
“胡戈新作:史上最悲催的痴情男”
我们不想知道有多少人在看过这支视频后吃不下饭,也不想讨论胡戈长久以来的作品在人们心中的评价如何,我们只想搞清楚一点——这,就是所谓的“病毒广告”么?
什么是“真正的”病毒广告?
到了如今这个年代,我们已经无需再去阐述“病毒广告”的定义是什么。但如果要给“病毒广告”加上一个前缀的话,它又该如何解释——什么是“真正的”或者说是“纯粹的”病毒广告?不妨先来看看下面这支视频。
依云“旱冰宝宝”广告
对于这支横扫了整个09年广告界的广告你一定不会陌生。凭借一群穿着纸尿裤、脚踩轮滑鞋的可爱宝宝,依云的这支广告成为了去年最受关注的广告之一。在发布这支广告的时候,代理商巴黎BETC Euro RSCG也将其放到了Youtube上进行传播,仅仅一周的时间点击量便超过400万,被人们称为“最可爱的视频”。
那么,这是否可以算作一支“真正的”病毒广告?在09年底,《时代》杂志曾经评选过09年度的十大广告,依云的“旱冰宝宝”名列榜首。不过单纯从目标性上来讲,该广告在网上的风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欢迎所带来的额外“惊喜”,其在传统媒体上的播放效应才是更值得期待的。可以说,在营销过程中,传统广告与病毒广告的目标性有着很大的差别——传统广告的意义在于宣传过程中强加给消费者的认知,品牌概念相对强势;而病毒广告则更多着重于消费者自身的主动传播,品牌概念则相对淡化。
另外,虽然“病毒广告”中也存在着“广告”的字眼,但和传统广告相比,无论是在形式和内容上二者都依然有着不小的区别:对于传统广告,我们都已经足够了解;而对于病毒广告,它的核心意义显然在于“病毒”二字——除了体量小(没有额外的媒体宣传费用)、注重传播效应等特点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消费者在观看一支病毒广告时,往往很难在第一时间意识到这是一个“广告”,从而可以带着一个“愉快”的心情、在不知不觉中去主动进行传播。
关于上面这一点,雷朋显然是做得很出色的品牌之一——虽然其Slogan声称“从不掩藏(Never Hide)”,但在它的一系列病毒广告中,人们却很难发现“雷朋”的踪迹。
不妨来找一找,雷朋的“标签”在哪里
因此,虽然“旱冰宝宝”同样获得了相当不错的传播效应,但我们只能感叹这是一支太过出色的TVC,却无法算作“真正的”病毒广告。
病毒广告的核心在哪里?
我们通常都会用一支病毒广告的传播效果来评价它的好坏,而决定其传播效果的最主要因素,自然便是“内容”。
在这个速食的网络世界,没有人有时间去关注一个自己丝毫提不起兴趣的内容。就好像娱乐圈不时传出的绯闻一样,病毒广告也需要一个“噱头”来支撑自己的内容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传播。
显然,单靠“标题党”是绝不足以实现这一目的的。一支病毒广告的内容可以出其不意,可以耸人听闻,可以感人肺腑,甚至可以雷人不已……无论采用怎样的方式,如果即使当观众看到片尾处品牌LOGO出现时依然忍不住内心的冲动并心甘情愿地去主动传播它时,那么病毒广告的效果便达到了。
至于怎样的内容才能够“打动人”,有太多的例子值得我们参考。
NOKIA:李小龙《兵乓球篇》
NOKIA:李小龙《火柴篇》
NOKIA:Hip-hop的起源地
NIKE:Taylor如何躲避记者
“传播效果好”≠“出色”
无论是怎样的营销手段,它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为品牌服务。病毒广告也是如此。
不如让我们重新说回文章开头处的那支病毒广告。无论是胡戈本人还是他的作品,不能否认的是,其在网络上都具有着相当的影响力,这从胡戈每一支作品的受关注程度便可见一斑。类似胡戈们所拍的这种“恶搞”——或者说是“恶俗”的病毒广告也许可以获得很不错的传播效果,可是,它获得传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不需要太多的解释,除了真正的脑残之外,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辨别真善美的能力。在这个稍显扭曲的网络社会里,也许此类的恶搞可以成为一些人的笑料,或是一些人发泄心中怨气的工具,又或是一些人展示自己骂街水平的场所。但无论是哪一种,虽然它得到了关注,可对于广告主来说,当自己的品牌也在这个扭曲的网络社会中变得扭曲的时候,这绝不会是一件幸事。
每个做广告的人都会明白,广告是什么,或者说广告对于品牌来讲其意义究竟何在——而病毒广告,终究也是广告的一种形式。我们希望广告可以成为品牌的延伸,或者说是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的手段,它应该是对于品牌形象的良性阐述,而一支恶俗的广告只会给消费者带来对于品牌的误解——除非这个品牌本身的形象就是“恶俗”。也许品牌会因为一支恶俗的病毒广告获得短期的知名度甚至高回报,不过从长远来讲,其对品牌的塑造无疑是起反面作用,且急功近利的。但愿每一个做病毒广告的传播人,都能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另外,我们希望大家了解的是,病毒广告与传统广告并不相同。也许脑白金可以依靠无处不在的媒体轰炸,用一支脑残的广告片来为不明真相的群众强行洗脑;但当一支脑残的病毒广告被精明无比的网友自发地传播起来时,其实大家的目的只是希望告诉更多人:“做这种病毒广告的品牌是个傻X。”
每个真正关心广告行业的人都不会愿意看到,越来越多“胡戈们”的作品令原本就并不成熟的病毒广告更加偏离它正确的轨道——有太多的人因为只看到所谓的“传播效果”而忽略了病毒广告的实质,这不仅仅是作为传播人的悲哀,更是不断挑衅受众的接受底线。
这也是我们最希望传播人可以认清的一点,传播效果并不是一支病毒广告的全部意义。在关注内容的同时,也请不要忘了品牌的利益,社会的影响,以及作为一名真正传播人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