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中国正在听》100张大字报的背后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14/12/6 11:33:00

“5分钟做一张!用手机做也可以!”设计师做海报时听到这样的话会不会抓狂?
 
这是光线电视事业部总裁张航在《中国正在听》定档的下午对设计团队说的话。
 
此前,《中国正在听》的视频包装由旗下英事达工作室完成。但为了将节目中转瞬而逝的灵感及时呈现,几个结缘于网络的90后设计师临时组建起来,他们的任务是:以具有“网感”的视觉形式向观众介绍《中国正在听》。他们不属于任何工作室和设计公司。他们当中,有当年PS黄晓明“闹太套”凡客体的寇帅、有为娱乐营销工作经验及为诸多音乐人进行社会化营销的张雷。
 
即便是在社会化媒体玩耍多年的他们,当听到“用手机做也可以!”的话时,依然面面相觑。
 
最后当然没有“用手机做”。张航要求的,是海报尺寸对手机屏幕的适配性。
 
过去,海报设计以平面投放为起点,通常在4:3的比例基础上做出调整。然而,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手机端成为年轻人浏览信息的最主要通道。因此,从第一张节目海报开始,张航似乎就抛弃了传统广告媒介的约束,而是以手机全屏比例来规划海报尺寸。当用户在手机上滑屏查看时,可以得到大图+大字的浏览体验。
 
10月26日下午,《中国正在听》正式确认于10月31日播出。张航对设计团队说:把这个消息清晰、快速、准确告诉用户。于是,寇帅和张雷对着一台鼠标不灵的电脑,火速做出9张定档海报。历时1个半小时,平均每张图10分钟。寇帅说:“过去,修一个字体都得10分钟。”
 
不是电视观众、而是节目用户
 
过去,不但是修一个字体都得10分钟,过去,电视人还习惯把目标受众称为“观众”——观看的众人。现在,人们不但通过网络视频收看节目、还会使用微博、微信、甚至弹幕评论来第一时间表达对节目的情绪。节目与观众之间的单向传递关系由此打破,电视节目从而具备了互联网的产品属性,电视人成为产品经理。一个个观众的意见呈现为一个个用户IP的反馈,每个IP都独立表达着自己对产品的需求。
 
在产品经理的入门培训里,“用户需求第一位”是不变的内核。用户是谁?他的需求是什么?产品如何满足用户?这是产品经理必须思考的问题。
 
放在《中国正在听》里,张航面对的,包括粉丝用户(从公布明星听审阵容前就长期关注节目的粉丝,以忠诚的”玉米为首)、媒体与同行(敏锐观察新生节目的优劣)、普通用户(周五晚上拿着遥控器没有明显偏好)。粉丝需要偶像、同行需要数据、普通用户需要新鲜感。任何一种需求都足以构成一套独立的宣传逻辑, 但张航与团队设计的9张定档海报,视觉元素跨越浴火重生的哪吒、四位明星听审、《银河护卫队》中的格鲁特树人。文案却只有一句“请放心 我们定档了”。也许只有“放心”二字,能安全应对所有用户的质疑与期待。
 


 
大数据改善产品体验
 
一句“放心”之后,《中国正在听》10月31日在央视三套上线,首期收视率0.88;天涯社区《一起来吐槽中国正在听》三天点击过10万。回过头来看第一期的节目质量,也就是个“公测版1.0”。“节奏慢”换主持““破音“”车祸““全民ktv”诸多吐槽见于微博、微信、贴吧、论坛。
在这个电视综艺PK时代,一刀不剪毫无修饰的《中国正在听》面临的是阅节目无数的资深用户,用户永远不会替产品经理考虑,在第二期节目之前,张航有一周的时间进行调整。
 
根据微博新媒体收集的数据,负面评价中“节奏慢”占比最高,主持人李佳明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因此,第二期节目上线当日,设计团队以闪电侠造型为李佳明定制海报:“看李佳明变快”。而李佳明本人则以:“我是慢慢的李佳明,今晚,我会尝试快一些”作为当晚节目开场。事实上,作为央视老牌主持人,李佳明不负众望,对主持节奏与风格做出明显调整。

11月8日,第二期后台数据显示:节目播出过程中,首波使用微信摇一摇进行互动的高潮出现在李佳明开场。达到164651 次。当晚大字报说“这一期,我们让李佳明变快了”。
 
11月14日,李佳明以《吻别》挑战巨墙,大字报内容:“今晚,你知道吗?李佳明冒险,唱着出场”
 
11月26日,为预告当周节目,大字报以“恭喜你 错过了某位主持跳舞”为内容,回顾李佳明以舞蹈动作公布节目网络点击破亿。
 
11月28日,李佳明已被戏谑为“百变佳明”形象,这是央视主持人首次在互联网环境中实现吐槽到点赞的反转过程。
 

 
赋予产品情感与个

张航认为:“文化产品要维系与用户的长期关系,就要具有自己的情感与个性。而设计,是赋予产品情感与个性的最直观手段”。
 
最令网友直观感受到这种个性的,也许是10月28日和10月29日的大字报,大字报公然打出“我们有钱”“我们大胆”。光线影业事业部副总裁刘同转发海报,评价:“写出这种文案的人是该有多贱”,多位张航的读者毫不客气指出:肯定是@丁丁张 写的。网友则评价:“文案给我滚出来!”“文案技术哪家强”。

 


 
更“贱”的不止于此,为了在周五的综艺竞争中强调自身特色,节目开播前,《中国正在听》公然向《奔跑吧兄弟》、《极速前进》、《一年级》几个友谊节目发起大字报挑衅:“19:30,我们播得早”。而《一年级》也相当配合地傲娇回复:“播得早了不起啊?”

私底下,张航并非表现得像文案上那么“贱”,在与媒体的交流中,他甚至有些不苟言笑。他说:“之所以在宣传中呈现这些特征,是因为‘卖萌’‘逗逼’‘犯贱’是普遍的年轻人文化。如果《中国正在听》是用户身边的一个朋友,我们都希望它是乐观的、幽默的,而不是苦情的、高冷的。”

 

 
这样一个逗逼的“听哥”,偶尔也呈现少见的柔情。
 
11月21日,设计团队出了这样一款大字报:“妈妈来电话说:红高粱播完了,今天一定有很多人看你们节目”。文案来自设计团队张雷与母亲的电话内容。
 
张雷的母亲是连续剧《红高粱》的忠实粉丝。即使知道儿子在负责《中国正在听》节目宣传,母亲在周五档依然不舍《红高粱》。11月18日,《红高粱》完结,母亲松了一口气。那天的电话内容被寇帅做成大字报。
 
大字下方,还有一行小小的“ ps:妈妈我想你”。
 
这就是《中国正在听》 ,逗比、犯贱、还有一点情怀的电视产品。

 

 
张航认为,互联网时代的两个关键词:“快”、“年轻”。
 
年轻,即所谓的“网感”,无限开发文字与画面结合后,给用户的联想空间。“快”包括快速反应、快速执行、快速传播。
 
“有一天,设计师说:‘为什么我们不让海报动起来呢?’我说好,你去让他动起来、弹起来。第二天,设计师就给了我将近10张弹幕海报和将GIF图嵌入的动态海报。”张航说, “我不会轻易否定一个创意,而是鼓励将其快速实现。这个时代的分众需求越来越细分。创意存在严格的对与错吗?我觉得没有。只有喜欢与不喜欢,适合或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