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里的“新生力量”:传播行业(广告、公关公司)的资本欲望与传说
文/方土豆
在商海中浮沉的人都知道,资本的力量有多么强大。国际金融集团的庞大资本压顶,甚至可以一夜之间让某个国家的货币乃至金融体系崩溃。通过上市进入资本市场,从而以小博大,实现指数级别的飞跃,更是无数创业者的梦想。
在我们所熟知的行业中,已经有两家本土公司作为先驱者,杀入了资本市场。蓝色光标作为公关行业首家上市本土公司,在2009年12月30日通过创业板审核。半个月后,2010年1月18日,广东省广告公司,则成为首家在国内A股上市的本土广告公司。
沿着时间线回溯,早在2008年的1月,业界就不断有消息透出上述的蓝色光标、省广、宣亚等多家公司正在积极准备上市。
在传统观念上,广告公关行业的“三无公司”(没有高新技术、没有稀缺资源、没有雄厚资产)简直就是皮包公司的代表,这样的公司纵然办公室里坐着几百号员工,也是“空壳”一个。想要通过证监会的审核成功上市,难度可想而知。
为蓝色光标上市奠定基础的,是2008年达晨创投为其注入的4000万人民币。4000万资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专业的投资机构用真金白银为蓝色光标开出了一张“信用证明”。再加上数年良好的运营状况,诸如2008年蓝色光标以3.3亿的收入远超当年公关行业前20强平均收入的1.1亿,与联想稳定合作12年,拥有众多世界500强客户等等,最终让蓝色光标成为公关行业第一家挺进资本市场的本土公关公司。
以昨天(4月7日)的股价计算,蓝色光标现在市值人民币41.36亿元,筹集资金近10亿。这大致相当于2009年利润的数十倍之多。面对这样一笔巨额资金,业内人士预测,蓝色光标下一步将在国内的公关行业中展开一场疾风暴雨式的收购和并购行动。对于公关行业而言,收购后的公司仍可保持独立品牌运营,业务整合的难度很小,更能加快蓝色光标在行业的收购速度。当年达晨创投注资的4000万,将在2011年解禁,保守估计,收益已经超过300%。
广东省广告有限公司在2008年2月29日正式更名为“广东省广告股份有限公司”,制订了相应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或许可以看作省广进军创业板的第一声号角。
让省广得以在4A林立的中国广告行业中傲视群雄的资本,在于其政府背景。30年前全国其他省份与省广拥有同样背景的国有广告公司,如今几乎大都已经销声匿迹了,唯有省广还时常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中。2002年10月,省广完成了股权改造,由100%国有资产控股的企业转变为股权多元化公司。这使得省广同时兼具了民间资本的灵动和政府背景的雄厚实力。想想省广能成为广告界唯一一家被文化部授予“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公司这件事,你就能明白省广不仅仅是一家做广告的公司,她还被寄予了更多期望。
虽然三个月前就通过了审批,但是省广目前仍然没有挂牌上市,也许她仍然在等待一个更加恰当的时机。根据早先的估计,省广计划募集资金1.68亿,用于广告数字化运营系统项目、媒体集中采购项目、及新建扩建各地的分支机构。最近有消息称,省广将在4月内正式挂牌上市。
紧随蓝色光标和省广之后的,是宣亚正在摩拳擦掌。
宣亚早在2008年1月就宣布由宏盟集团收购了40%的股权,发布这条消息时的记者会上,宣亚总裁张秀兵曾表示暂时不会上市,“或许未来也有可能上市,只是不是现在。”但这并没有妨碍宣亚这几年为上市进行的积极准备。最近三年宣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都超过了30%,09年的收入也超过了5000万这一进入创业板的最低标准,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如果把“广告行业”这个行业的范围放大一些,还有一些本土公司值得关注。那就是围绕在央视周围的广告代理商——中视金桥、广而告之、昌荣传播。
广而告之最早,于2008年4月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高增长板块,成为第一家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中国电视媒体广告公司,中视金桥于同期在香港上市。虽然经历了8月4日发行时大跌20%的惨状,广而告之但还是幸运地在一年之后成功转入纽约交易所主板。
昌荣传播的如意算盘则是在今年年初开始:收购伟视捷在华的60%股份,引发伟视捷母公司安吉斯集团出手反购昌荣传播17.7%的股份。拥有外资背景的昌荣传播显然已经瞄准了海外资本市场,准备像广而告之和中视金桥一样,在海外上市。
再次把时间拨回2008年的1月,业界不断有消息透出上述的蓝色光标、省广、宣亚、迪思、昌荣等多家公司正在积极准备上市,而整整两年过去,国内的广告公关行业才在资本市场长出了仅有两棵小树。
他们是会成长为中国的WPP、宏盟?还是会在残忍的丛林法则中被蚕食鲸吞?祝他们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