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广告圈4》文章选——智威汤逊东北亚执行创意总监劳双恩:不枉此行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09/2/20 15:24:00

广告地下杂志《广告圈》本期的主题为“广告移民”。受《广告圈》编辑部的委托,摇滚青年出身的文案丁丁同志,前往拜访了劳双恩,一起聊聊作为广告移民的感受。

接到印度伟大的创意总监──湖南人阿三的指示,采访mayan(劳双恩)。为维护我中印两国伟大的友谊,不辱使命,特地去网上搜索了一下之前关于mayan的访问,恰好发现一篇“‘移民’上海的创意人── 傅骏走访劳双恩”的采访稿,吓老子一跳!以为撞车了。好在虽然“广告移民”这个大主题类似,具体聊的内容还是有不同,两篇文章结合起来看,正好让劳双恩这个移民大陆的香港广告人的形象更加丰满,让人感觉亲近。

丁(以下简称“尊贵的丁丁大人”──玩笑,简称“D”):上一次你是从哪来上海工作的,能简单介绍一下背景吗?

劳双恩(以下简称“M”):我上一个工作是96年在灵智香港,做创意总监。96年7月到上海智威汤逊任临时创意总监,一直到现在。

劳双恩在他的办公室。

D:你一直都知道这辈子会去别的地方么?

M:没有这样想过。更多是到了33岁的时候,一想三十几岁了,生在香港,长在香港,念书在香港,干活在香港,生活开始有点闷了,就想想说是不是该换个地方?刚好因逢机缘,之前在香港灵狮和灵智都有机会参加一些大陆的比稿和提案,开始接触上海和北京的市场,觉得这边的空间挺大的。

记得有一次,跟香港灵智来上海比稿,住在南京路步行街的海伦宾馆,那是一个很冷的冬天早晨,呃,也不能说太冷吧,5、6度的样子。

D:但是对刚来的南方人来说就算冷了。

M:是的。那个时候我还抽烟的,走出去外面等出租车的时候,觉得,啊!这里很新鲜!不光是气候和周围环境,还有广告业、市场对我来说都很新鲜。那个时候就想:哎,是不是可以想想换一个地方工作呢?后来正好知道智威汤逊这边要人,总经理又是我在香港灵狮的同事,就过来了。

D: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挑上海,只是偶然来了以后才决定的?

M:对,开始没有想过的。只是来了这里以后,觉得这边城市挺有趣的,人也挺有趣的──我也去过北京啊。

D:我很喜欢北京的,你觉得北京怎么样?

M:怎么讲呢?北京那个城市太大了,有点抓不着边际。

D:但是上海也很大啊,其实。

M:上海这个城市点跟点的距离不远,街道规模也很小,作为一个香港人会感觉比较不那么陌生。而且一直以来香港的电影也好,电视也好讲过很多关于上海的事,但是讲北京的通常都是历史(声效:笑),感觉离自己比较远。上海会更亲切,比较吸引我这样的香港人。

D:反而我倒不是这样的,我从一开始就想多跑几个城市。因为我从小就是在三线城市的厂矿里面长大的。

M:厂矿?

D:就相当于军队大院那样的地方,在城市的郊区,开一个大型企业,地方不大,但什么生活设施都有。

M:都是企业自己开发的?

D:对,从出生一直到念完高中,都在厂里面。 生活的半径很窄,也没什么东西玩的,资讯极度闭塞,每天学校和家两点一线过了十八年,非常想逃离出去。

再说,人活一次容易么?我可是战胜了几亿个兄弟姐妹才给怀上啊,要是只能过一种生活的话,太划不来了,必须得多待几个地方,换几个人生。

M:嗯,你说的这些我也能理解。

但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香港呢,相对来说出入境还是挺自由的。所以我们去别的地方玩,或者接收别的地方的资讯──比如看美国大片、日本偶像剧,听哪里哪里的音乐什么──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容易的。才会说等到三十几岁的时候才觉得闷了,想到外面去闯一闯。

因为一直以来在香港你不觉得很封闭的,包括我第一家公司奥美,公司里面创意部一开始就已经有马来西亚人啊,新加坡人啊,南非人啊,英国人啊,美国人啊……什么人都有。所以在每一家公司工作环境都会碰到一些新鲜的事情,直到33岁的时候才会觉得,诶?好像开始重复了,要去外面见的东西好像也见过了,怎么样才能有一个更彻底、更根本的改变呢?才会想到要往外跑了,不像你念大学就已经往外跑了(笑)。

D:那你来上海之后,城市之间的差异有没有满足你离开香港时的期望呢?

M:有。生活习惯不一样了。一直有的一群朋友,现在没有了,家人也都在香港。比方说我们以前在香港,周末要么回我爸爸家,要么回我太太的娘家吃饭,那就已经是两个周末的晚上。然后白天看看电影,去熟的地方逛街,或者约朋友一起去游泳什么的,很容易知道要去哪里、干什么。来了上海就没有了这些特定的节目,每个周末都要想想去干嘛,要给自己找事做。

比方说,以前不会去逛那些老家俱店,或者跑到某一个区,去看那些地方的民生、建筑,去了解那些人住在弄堂里面是怎么样的。现在(到了上海)就有一种猎奇的心态,会很不一样。包括刚到的时候要找房子,置购家俱什么什么的。还有就是会认识新的朋友,各个地方各个行业的都有。十几年前的上海,外籍员工搞活动,不管哪家公司或者什么行业的,只要是认识的,都会请一大帮人过来玩,很有意思的。

D:但是现在这样的活动就没有原来那么多了吧?

M:没有咯……

D:因为外地人实在是太多了。

M:第一,不像以前,外籍员工的群体很小,多问几句就会有相互认识的人。现在呢,社会越来越需要这些外籍员工,变得有很多不同国籍的人。这些不同国籍的人自己已经是自成气候了。日本人有日本人的圈子,香港人有香港人的圈子,台胞有台胞的圈子,反而没有以前那种混在一起玩的感觉了。再加上现在自己也有家庭,很多时候周末都是在家里面,跟小孩子一起,或者是约上自己的朋友,就很不一样了。

D:所以现在(你)在上海的生活也已经形成一个规律了?

M:对。你也知道啦,我现在成天飞来飞去,新鲜感反而是来自于其他地方。要去北京,去香港,去汉城,去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开会。虽然都是智威汤逊的人为主,但你会和不同国籍、不同地方的ECD有交流,又是另外一种感觉。

D:去外地旅游或者出差也是比较保险的一种体验新鲜的方式吧?

M:这应该说是比较容易控制的一种方式。比方说酒店,帮你定好了,机票帮你搞定了,接送又有,你去肯定是知道要做什么。空了就可以去吃吃饭,看看那些城市,了解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D:能问一下谁对你的第一次远行有巨大影响么?

M:肯定是我太太啦。那时候我已经结婚了,如果她当时说我不喜欢上海,我不喜欢大陆,或者说我不喜欢放弃手上那么好的工作,不要放弃我的家人,和我现在的生活……那就拉倒了(丁丁很天真地傻笑)。但是实际上她很支持,尽管来这边要放弃她的事业──她以前是卫视中文台的营销总监,来到这里没东西做的,大陆这边的电视台也不让外人去搞它的营销什么的,都是政府控制的──但她还是愿意放弃自己的工作,跟我过来这边,虽然算起来家庭收入比在香港还要少。

D:牺牲还是蛮大的。

M:我最主要是觉得这边等着我的生活冲的击,工作的冲击,新鲜的认知、新的朋友、新的机遇挑战……都是会比纯粹的钱,来的有趣的多。

D:嗯,我也换过城市,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重新生活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但也是很刺激的。

M:是,还有就是,那个时候相对来说是个比较适合的年纪吧。

D:可能现在要你跑的话,你就不愿意了?

M:现在我太多东西要考虑了。以前只有太太,只要她OK,那我很开心,没有问题。现在还要考虑我女儿我儿子的教育,他们生活适不适应,等等──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了。反而是,到一天他俩上大学了,不在我的管理范围之内了(呵呵笑),那我又不一样了,去哪里都很OK,我无所谓的。从性格来说,纯粹只考虑自己,我是愿意往外跑的,但是现在有太多东西要考虑。

D:毕竟人是社会性动物嘛,总会和外界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有些责任和义务是必须要尽的。

那你刚来上海的时候,日常生活和工作上碰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M:如果是工作上,刚来的时候,有个很不适应的地方是,香港(的广告业)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市场。比如你在外面聘人,要么是已经在外面做的,要么是刚毕业出来已经接受过广告教育的。但我刚来(大陆)的时候,如果要聘人,那个人告诉你我在某某广告公司做过,尽管他没有骗你,你也不能用在香港的标准去衡量他的工作能力。意思是──尽管他有别的公司经验,不代表他一来这里就能帮你做事情。

D:其实还是两地广告市场发达程度不同,带来的落差。

M:是的。对我来说工作上最大的挑战,是这里基本从一张白纸开始,无论是有没有做过广告的人也好。所以就变成在这里的广告公司做创意总监,除了要有作品出去,还要有人带出来。一方面没有人能帮到你,一方面还有人要你帮,同时还要马上做好份内的工作,有东西交给客户,解决一些市场的问题。虽然(手下的人)能在细节上帮到你,在你调教之后,他能交给你一个很好的故事板;或是你比较满意、接近满意的标题。但是那个大的idea怎么样想,怎么样才是一个能解决问题的idea,怎么样去卖一个idea,怎么样去执行一个idea,这些都是你要亲手一点一点做出来的。

生活上面最大的挑战,可能是刚开始来的时候有一点孤独。因为你的朋友不在,家人不在,就你跟太太。再怎么样恩爱,怎么样好玩,到最后还是会闷的。所以怎么样在生活里面找到一些平衡,工作之外还能过的有滋有味的,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还好随着整个国家的发展,去玩的地方、饮食的地方,看的片子──盗版(笑),或者是互联网什么的,和香港(的资源)已经不会差的很远了,当然这里不是每一个网站你都能去,很多首轮的电影实际上在外面已经(放了)有一段时间了,很多盗版DVD的翻译实际上都是错的,等等等等还是会有欠缺,但是我觉得已经OK了。

D:已经能接受了?

M:不是能接受了,是没想到中国、特别是上海能发展那么快。

D:能不能分享一下这么多年来,你最喜欢的酒店、餐厅、旅馆、咖啡厅或者是书店?

M:(想了片刻)很多都很好喔,我真得很难说出最好的,实际上每一个酒店都有它好和不好的地方,比方说有一些酒店的位置很好,有一些酒店里面的设施很好,有一些酒店有很好的酒吧,或者是很好的健身房、游泳池。

然后咖啡厅的话,很多年以前在建国路一个很小的咖啡厅,我都忘了叫什么名字,但我记得有天在那坐了一下午,把NIKE一整个Campaign都做了出来,这些都是很好的经历。也可能是因为那天天气很好,我坐在窗边,秋冬时节的太阳晒进来,很暖很舒服,想创意又文思流畅──究竟是不是那个咖啡厅好呢,我不知道(笑)……有些时候就是一些记忆来的。

北京的鼓楼钟楼附近有一些酒吧,李蔚然、乌尔善带我去过,也是很好的,但我也不知道名字──在那些胡同里面,气氛感觉很棒的。所以这个问题我可能不能给你具体的名字。

D:所以反而这也说明你是一个懂得从特定角度去欣赏每样东西美的一面的人?

M:可能是吧。

D:因为你如果很偏执的抓住一个点的话,肯定会有最喜欢的……

M:是,那我没有的。你可能分析是对的,因为我是再烂的地方,都能坐在那里找到一个让人欣赏的点,然后好好的去享受那个点,而不要去说这个地方有什么不好。

D:所以这也是作为广告界牛B大师的能力来的,就是……

M:(笑,打断)你在说什么,一个公司的,你就不要像那些记者一样,为了采访能继续就拍我马屁好不好?

D:(谄笑)不是不是,这不您官比我大么?有机会马屁总还是得拍的嘛,玩笑,哈哈!不过你让我把话说完吧。

我觉得这也应该是广告人必备的一个特质吧,就是不管什么产品,都能找到好的卖点,把它推销出去。

M:也可能是对那些经常跑不同地方的人来说,生存必要的技巧。你去到哪个地方都能想到那个地方的好处,让你想继续做下去。而不是去哪都去找一个不好的点,让自己有借口离开。所以我觉得很多地方都很好的,没什么问题的。
D:你会怎么形容香港?

M:香港很国际,很稠密,呃——很好!(笑)──我的家嘛。唯一就是说,如果经常跑在街上,有时候会受不了。因为刺激你──我的说刺激是包括声音、视觉和行人的碰撞──的强度和密度都太厉害了,人流太大,让你很受不了──如果你不习惯那种高密度生活的话。

D:反而现在日本这方面做的很好。前段去日本听导游说,现在日本很多设施都地下化了,人们主要在地下活动,像购物啦、娱乐啦,街上看起来反而人很少。

M:是是是,在香港的话,地下主要还是以交通为主,香港人还是不习惯在地下的生活。呵呵。

D:哈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吧?那上海你觉得怎么样?

M:上海呀(思考片刻)……接近国际。

就像广东人说的“烂船也有三斤钉”嘛。上海毕竟在三十年代还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会,所以它在重新担起这个角色的时候,一点都不让人失望。很多林林总总的餐厅,就像春笋一样马上出来了,而且水平都很好──类别、水平、价格,可能比较香港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

唯一我觉得欠缺的,是大自然的风貌。在香港的话,你住在香港岛,还是住在九龙,景观的感觉是很不一样的。你住在海边还是山上,感觉也是不一样的。住在隔壁一栋楼的邻居,朝向不一样,看到的风景也不一样。但是在上海就有点沉闷了,看上去一大片平地,都差不多。现在上海有很多现代化的大楼,但比起香港那种密密麻麻的那种感觉就不够抢眼了──香港的高楼很险的,给人感觉:哇,有没有搞错!插那么密,会不会倒下来啊?!这边就有点太大了,太平,看上去好像都差不多。

但是在上海呢,真的能在这里站住脚的都是精英,特别是国内一些不同省市来到上海工作的人,他们都很有创业的精神,很能干!让这个城市变得人才济济。相对来说香港有点抽空了,很多人都跑国内线,要不就是住在大陆工作,要么就是经常往来。因为现在的香港虽然还是一个国际市场,但是它是背靠祖国的,在这一点上会有不一样。

而且上海我觉得也是一个很好玩的城市,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D:好的,最后一个问题:请用一句话形容一下你的广告移民生涯。

M:不枉此行!

D:非常感谢,母该嗮(蹩脚的广东话)!

文章来源:《广告圈4》

如何购买《广告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