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牌迷上“二次元”:是热血,还是深恋?
文/闫晓雨
许多年过去了,大家形容一个人长得帅,不会再用“流川枫”来形容。大雄眼中的完美女神静香被网友扒成“绿茶婊”,美少女老去,皮卡丘模糊,小丸子和花轮同学在一批又一批真爱粉的怂恿下还是没能在一起。你夹着公文包还是踩着高跟鞋,走在上班的路上昂首挺胸目不斜视从来不屑与传说中的“二次元患者”为伍,地铁里瞄到旁边看着手机一脸傻笑的中学生,在心里不免:呵呵,自己好像是个成年人的样子了。
突然有一天看到电影《哆啦A梦:伴你前行》上映的消息,你拨弄着手里没弄完的差事,纠结在甲方乙方哪个方案更好的困惑中时,竟然有些怀念那个蓝胖子了。如果世界上真有万能的哆啦A梦,为什么小时候许过的愿望一个都没实现呢?没有变美、没有中彩票、没有超人来帮忙完成任务……这些问题想必大家也都问过自己吧。所以在今天,我还挺感谢那些打着商业旗号跨界去和动漫合作,通过二次传播对经典或热点之作重新诠释演绎,却无意中唤醒了记忆的品牌。
为什么品牌偏爱选择和二次元动漫合作?它们青睐的动漫之作有哪些、这些动漫又有何共同价值点?双方商业跨界影响的受众有谁?
在揭晓这些答案之前,不妨来先看笔者总结的几个二次元科普贴:
【什么是二次元?】开始这是一个对于平面空间的解释词语,但近年逐渐被指代成ACG(动画,漫画,游戏)文化里对于虚构世界的称呼。而后更有“中二病”这样的词汇在其影响下衍生。
【二次元历史高潮期】90年代,脑洞大开的日本漫画家集中风暴出一批优秀的作品,例如《灌篮高手》、《宠物小精灵》等。中国政府也正好在1993年不再限制国外动画片的引进,动漫在国内迅速流行起来。
【二次元当下主力军】根据《2014年度移动端二次元用户调查报告》显示,如今国内二次元的主力军是15到25岁之间的90后,占总人数的60%,而15岁以下的00后,也占了近3成。
在如今的成年人看来,二次元似乎在互联网背景下成为了青春期宅男宅女的缩影体,他们思想开放,却封闭交际;他们熟谙网络流行用语,却不肯放下鼠标去楼下吃饭;他们迷恋日语歌、广播剧、cosplay,擅长在萌与基的幻想中歪歪出一个完美世界。他们的high点你不懂,就像去年《火影忍者》完结一大堆80后泪崩告别青春的呆逼样般,你们的泪点,他们也无从理解。所谓二次元不过是一个阶段代言词,大家在不同的时间里分别经历着类似的青春,但动漫的商业价值和人文本质却从头到尾没有改变过。不信你看,原来那么多品牌也都患上了“中二病”——
《JOJO奇妙冒险》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之作,比起其他日漫,它更带有“美式色彩”的侵略性。整部片子给人以冒险之感,所以GUCCI选择与它合作还是有些出人意外的。2013年,Gucci主动把《JOJO奇妙冒险》请进了全球近八十家品牌精品店,橱窗里的衣服跟漫画人物均为同一款,看起来画风鲜明协调性高,在洋气中张扬出一种新鲜的花样傲气。试图借此,来向消费者多角度诠释出大家眼中的奢侈品牌,不止有奢华一面,更是蕴含着一种不拘小节和勇往直前的生活态度。
其实综上所述所有案例,不难发现,品牌之所以愿意主动跨界勾搭动漫,无非是对其作品本身的肯定和信任,以及最关键的是与自身有着相同理念或内容上的输出通达,受众更精准也更容易引起共鸣。而所选择的动漫之作,无论经典还是新品,皆有着高人气和好口碑的共同特质,从二次元动漫的商业价值上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可体现。1:双方互惠知名度来提高销售额。2:以动漫为核心催生的衍生产品能带来强烈吸引力。3:彼此重叠、扩大的用户基数增大且粘性较高。从长远来看,这种合作的利好关系还有更多可探索的板块,而受众也绝非外界所言的“90后”群体这么单一。
有些回忆,胜似情怀。尽管在很多人看来品牌迷上“二次元”是种心血来潮,但依靠着那些动漫带给人类虚无生活间隙里的乐趣、幻想,和对美好事物的纯真蓝图,我想它们是会持久热恋下去的。最后用一段二次元贴吧里的可爱对话来结尾吧:
一起去唱歌吧
不了,我要回家看动漫
一起喝杯咖啡吧
不了,我要攒钱买手办
你总这样活该单身
我的爱人在动漫里
你总是说你要去日本 你去那里干什么啊
找东西
找什么啊?
我丢在那里的青春和我爱的二次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