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蚂蜂窝在旅行的路上,撒野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15/4/10 15:12:00

“再穷也要去旅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身体和精神,总有一个要在路上”,你是否也曾为这些网络名言所鼓动?在一篇篇Gap Year游记和旅行达人的分享中,旅行成为了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其实又岂止是普通人,即便是见多了风景的明星,也在《爸爸去哪儿》《两天一夜》等户外探险类的真人秀节目中,找到了在路上的真实自己,而隐藏在这些热点和文化现象背后的,则是一个等待爆发的自由行市场。
 
“自由行,来源于信息的平等”,近期在奥美举办的蚂蜂窝分享会上,华北区销售总监雷龙如是说到他对自由行的理解,诚然互联网改变了我们获取和分享信息的方式,而旅行攻略则是最能体现UGC精神的一种。根据蚂蜂窝的数据报告显示,年龄在24—34岁间,收入在5K-20K的群体,成为了自由行的主力军,他们有互联网的分享意识,充满朝气与活力。为了争夺这一批具有消费能力的黄金用户,这两年旅游类垂直平台也层出不穷,而在众多产品之中,蚂蜂窝是如何来定义自己,找到自己的旅行方式?作为一名用户,也作为一个行业观察者,这场分享会解开了其中的许多疑问。
 
互动社交,你知道Ta是谁
 
在目前比较知名的旅行产品中,有专业的机票、酒店预订平台如携程,也有传统门户的旅游频道,同时也有新兴起的旅行APP,在每一个类别,各产品的竞争都十分激烈,以至于在旅游这个垂直类别中,也曾经出现过文案撕X战,甚至是1元去旅行的价格战。对用户来说,产品多意味着优惠多,替代品多,但是对于平台来说,则意味着必须要找准自己的优势。
 
虽然在游记和旅游攻略这个版块,蚂蜂窝也有强劲的对手,但他们的发展思路,则一直清晰地扎根在广覆盖与强互动。目前蚂蜂窝的注册用户数为8000万,移动安装量超过4400万,每天有大约380万用户在蚂蜂窝制定自己的旅行决策。在路线上,与另一家强调境外游的网站不同,蚂蜂窝平台上国内与国外的路线比例为1:1。 
 
没钱,没假期,没同路人,是很多人不能旅行的三大理由,蚂蜂窝则提供了一个旅游社交平台,在蚂蜂窝,每一位注册用户会拥有一个类似于“空间”的主页,其中包括了游记,状态栏,留言板,相册,足迹等,这些数据描绘出了用户的大体轮廓,而这也是蚂蜂窝与其他点评类网站如Tripadvisor的不同之处,因为用户不仅可以得到点评内容,同时也可以了解到某个点评者,当你知道这个点评者的喜好与自己非常接近时,往往他的旅游经验会更具参考价值。

 

 
品牌内容营销,也应该是一场“自由行”
 
与平常反感广告推荐不同,驴友查看旅行攻略时,往往希望得到的是实际而具体的建议,比如哪一家旅馆更舒适,哪一个餐厅更美味,哪一个航空公司服务最佳,而这也为品牌推广提供了植入空间。

从游记、攻略、线上小组活动到线下的旅行大篷车,不同属性的品牌,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产品特点来制定“自由行”路线。比如,阿迪达斯通过赞助达人旅游,以植入游记的方式推广户外产品;佳能相机与蚂蜂窝定制了《假期行摄秘籍》,提供实用性拍照建议的同时也宣传了自己的摄影性能;夏威夷航空通过专题定制,向用户传递旅途的舒适感,由于使用场景匹配,同时又具很强的参考性,读者的接纳度往往会更高。


 



 
年轻人计划:去世界,撒点野

当下社会对旅行的认知,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游玩,而是通过与这个世界真实接触,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是被认为最应该出去走走的群体,他们的双脚与心最自由,但常常也受制于“有闲没钱”。
 
为了俘获这一批未来的潜力用户,蚂蜂窝在大学中开展了“撒野行动”,帮助学生走出旅行的第一步。整个“撒野行动”依托高校社团,支持大学生举办各种兴趣活动,如果大学生们自己规划的旅行线路得到了较高的票数支持,则有可能得到蚂蜂窝提供的撒野旅行基金。

 
 

这种类似于公益行动的线下活动,实际上也是对品牌理念的良性输出,反观现在的旅游平台们,除了生猛地比拼价格外,很少强调服务质量,更少注重深层次品牌精神的沟通,如果通过一次次活动,能够向用户传达自己的世界观和理念,那么对立志于做旅游社交平台的蚂蜂窝来说,会在覆盖度与互动性之外,找到更强大的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