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品牌流失,Google+成虚拟鬼城?
文/grace
Google对于Google +的宣传向来就不遗余力。在去年广告支出全盘大涨带动传统广告花费增加的基础之上,Google甚至在《纽约时报》购买了一整个版面来宣传他们的社交“主心骨”,但Google+却始终处在不温不火之中。而媒体最近对于Google+是座“虚拟鬼城”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大。在赤裸裸的数据面前,Google+情何以堪?
根据comScore 的最新调研结果表明,平均每位用户每月在Facebook 上花费的时间为405分钟,新近崛起的Pinterest表现抢眼,为50分钟,而一向在广告上大手笔的Google+呢?只有3分钟——这可能是一个连用户自己看了都感到吃惊的数字。同时另一家数据分析公司RJMetric也披露了一组关于Google+的数据,正好说明了用户对Google+兴趣不断衰退且用户参与度“弱爆”了的事实。在RJM随机抽取了4万个Google+用户作为样本进行追踪调查,最终得出以下数据:
·Google+上公众可见的Post平均的+1数、分享数、回复数都低于1。
·大约30%的用户发了第一个公众Post后就不再发第二个了。
·就算是一个已经发了五个公众Post的用户,也有15%的几率不会再发帖。
·用户发表Post的前后时间间隔平均长达12天。
·在用户发了第一个公众Post之后,随后的时间里其平均发帖数量呈下降趋势
关于这份数据,值得提出的是由于Google+的圈子功能,RJM只能监测到Google+用户公众可见的动态,因此这也是 Google对这份看起来并不使人高兴的调查颇有微辞的原因。
ComScore 数据:1月份用户在全美各大社交网络上平均花费时间
个人用户的参与度尚且如此不堪入目,那么品牌用户呢?Google+大约在六个月前发布了自己的品牌专页,并介绍了一系列自有的社交网络词汇,比如主打视频通讯的“Hangouts”, 圈子“Circles”和“+1”功能。但现实情况是 “+1”的提及率正大幅降低,并且有逐渐被“Pin”所取代的趋势。现在在ebay , 亚马逊等主页的旁边,我们看到是“Pin it”与Facebook 和Twitter 的分享按键出现在一起,而不是拥有1.7亿用户的Google+的“+1”。不仅如此,似乎之前在Google+品牌主页上尝到最多甜头的尼桑也产生了弃Google+而去的念头,而在去年年底尼桑还被称赞说拥有Google+上的最佳品牌主页,并且成功地积累了超过42万的粉丝。但近日尼桑的代理公司却决定不再继续对Google+品牌主页的运营追加投资,而是沿用Facebook主页里的内容。另外诸如必胜客,VISA 和喜力啤酒之类的品牌,虽然在Google+上注册了账号,却同大多数个人用户一样,没有在其主页上发布任何信息。看来不论是对个人还是企业用户来说,Google+的吸引力都相当平淡。另外也有分析人士称,现在广泛存在的一种共识是,使用Google+的大多都是一些技术宅男,所以对于三星,T-Mobile等消费电子品牌会更有优势。
尽管不被看好,但Google却仍然在Google+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上继续加码。去年年底,Google一连发布了7支视频为他们的社交平台做推广,并且在月初发布了基于iOS平台的App,主打可以和朋友进行视频聊天的“hangout on air”功能,突破了最初只能邀请10位参与者视讯的限制。其实在Hangouts功能最新发布的时候,就一直被Google视作能够增加用户黏性,并且与Facebook 相抗衡的“杀手锏”,但从现在Google+交出的考卷来看,这一功能似乎并为其带来太多改观——当然由Lady Gaga 出演的那支广告的病毒效果不错。
另外也有一些品牌担忧,如果忽略了Google+平台,或许会危及到他们在Google 上的搜索排名,因为一旦有朝一日Google调整搜索算法,那么Google+也许会占到相当重的比重。现在虽然还没有确切的证据,但已经有迹象表明Google+正在考虑实行付费搜索,所以尽管Google+的用户参与度并不高,却也成了很多品牌不敢轻易放弃的一块领地。数据显示,在Interbrand评价出的2011年度100强企业中,有超过64家都在Google+上开设了品牌主页,从去年12月的0粉丝起开始运营至现在,其中22家企业拥有超过10万粉丝,但是这些看似可观的数字就如同Google+1.7亿的庞大用户群一样,在用户活跃度这一指标面前都变成了“浮云”。《广告时代》这样评论Google+这座虚拟鬼城:“大量的人们来到这里,注册账号,却从来不再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