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夫的功夫龙到底从哪来的?
本土中式餐饮连锁企业真功夫被李小龙女儿李香凝担任法人代表的Bruce Lee Enterprises, LLC(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诉至上海二中院。后者索赔2.1亿,以及维权合理开支8.8万元,并要求真功夫立即停止使用李小龙形象、在媒体版面上连续90日澄清其与李小龙无关。而这一索赔要求的参照便是同类功夫巨星成龙的代言费,15年2个亿。
从公开的资料显示,真功夫是从2004年开始使用这个中国功夫“李小龙”的品牌形象的,至今真功夫与此形象捆绑已长达15年。
真功夫其实早在1990年便成立,而在2004年之前,真功夫则叫“168蒸品快餐店”,此后又叫“双种子”。后来就在这一年,真功夫斥资400万邀请叶茂中团队来为其策划,自此改变了公司形象。在叶茂中团队的指导下,真功夫开始启用酷似李小龙的功夫龙形象,同时配合真功夫三个字组合而成了自己的新商标。从此真功夫便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
同年,叶茂中团队也为真功夫对其商标图案进行知识产权登记,登记书备注信息为:“真功夫图形”内容为由李小龙功夫造型图案及“真功夫”、“蒸的营养专家”文字组合组成的造型图案。
因此,真功夫方是明确承认自己在使用李小龙形象,而广大的网友也确实表示此形象一看便知是李小龙。
2013年,真功夫公司估值达到了16亿;2015年,根据单店营业额粗算,真功夫全年营业额达到了百亿。目前,真功夫在全国拥有600多家连锁店。
到了2016年,真功夫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品牌升级,并对外宣布了自己的品牌新战略,决心打破中式快餐行业的瓶颈,重新定义中式快餐。相应地,原先真功夫的logo也发生了变化,从李小龙清晰可辨的五官,变得艺术抽象化。
真功夫表示,这一次的品牌焕新,是从品牌价值理念和顾客的就餐体验两方面出发进行考量的,目的就是要让新一代的消费者产生对真功夫品牌的情感价值和消费体验的双重归属感。
在真功夫看来,以“标准化”为代表的2.0时代的中式快餐已经不能再满足消费升级时代的需求,真功夫发力行业革命,通过积极的创新举措,重新塑造中式快餐形象和相应的价值标签,领跑中式快餐3.0时代。
回到原告方,李香凝针对自己父亲形象的维权其实进行了很多年,而直到2010年,李香凝才在美国陆续将李小龙影片和商标的所有权购买了回来,她本人计划要将这些资源重新进行整合,让“李小龙”成为一个全球品牌。在此之后,她便开始踏上了在华的维权之路,而在中国像真功夫这样利用李小龙形象或者名字进行注册和宣传的公司不在少数。
所以这并不是李香凝与真功夫之间的首次冲突。在李香凝于华进行维权的初期,真功夫就曾在被诉讼之列,而当时的商标局已经给出了结论。
在李香凝与当时的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接洽时,商标局给李香凝发出的一份复函表示,李小龙及其英文姓名‘ BruceLee ’开发利用的权利应当归其继承人所有。李小龙继承人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有关规定提出异议,而商标局将根据双方当事人提供的事实和理由予以裁定。
但不久这件事便不了了之了,而真功夫也继续使用着功夫龙这一形象。
面对李香凝卷土重来的第二次起诉,真功夫今日回复“自己很疑惑,但会积极准备应诉”。
不过也有法律行业人士给出了预测,仅供参考:
根据2009年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知识产权审判服务大局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第9条,即便法院判决真功夫的招牌形象对李小龙公司构成不正当竞争,也只能判决赔偿损失,但不能判决停止使用注册商标。具体的条文摘录如下:
对于注册使用时间较长、已建立较高市场声誉和形成自身的相关公众群体的商标,不能轻率地予以撤销,在依法保护在先权利的同时,尊重相关公众已在客观上将相关商标区别开来的市场实际。要把握商标法有关保护在先权利与维护市场秩序相协调的立法精神,注重维护已经形成和稳定了的市场秩序,防止当事人假商标争议制度不正当地投机取巧和巧取豪夺,避免因轻率撤销已注册商标给企业正常经营造成重大困难。与他人著作权、企业名称权等在先财产权利相冲突的注册商标,因超过商标法规定的争议期限而不可撤销的,在先权利人仍可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对其提起侵权的民事诉讼,但人民法院不再判决承担停止使用该注册商标的民事责任。
*内容来自于娱理、LOGO情报局及新浪等平台,麦迪逊邦编辑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