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有关Droga5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19/8/12

david-droga

当下的广告行业,早已不像过去那样,有那么多的耀眼巨擘,熠熠生辉。想想那些光辉岁月,大卫·奥格威与他的奥美,李奥·贝纳和他的李奥贝纳广告公司还有威廉·伯恩巴克跟他的恒美广告。

因此,对Droga5创始人David Droga来说,他也就没那么大的压力,本身自己也不是什么“巨匠”。

不过,他也在尽其所能,要为行业做些惊天动地的贡献,而这种所谓的震动也确实产生了。只不过最近当我们聊起Droga5所带来的“震动”的时候,脑海里全是“埃森哲互动吃下了全球知名创意热店Droga5”。

大家都说,埃森哲互动就是为了拥有自己的创意机构及创意人才,才会盯上Droga5,不过,David Droga却说,没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收购了一个创意热店便能为整个埃森哲互动带来创意DNA,这也有点太简单了。

David Droga在《Ad Age》举办的“Small Agency conference”会议上,集中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特别是针对行业人士在Droga5卖给埃森哲互动后所产生的各种沸沸扬扬的争议,他系统性的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结论。同时,我们也都希望,这些结论可以给到大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David Droga,如前文所说,虽称不上“巨匠”,但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来说,也绝对是个传奇人物。2006年,David Droga在纽约市的拉菲特街上建立了Droga5,也从彼时仅仅两个人的小作坊,成长到后来一家拥有600名员工的“大”公司。所以,一切成功说起来如此简单,那背后的艰辛过程又岂非常人所见,正如今天我们说起埃森哲互动买下Droga5,似乎就是弹指一挥间之事,哪能想到,这前前后后,双方却也历经了三年的思索和谈判。

到现在,面对这桩大新闻,大众也总算过了讨论的火爆期逐渐回归理性,David Droga提到此也深感自己松了一口气,而此时,所有人的注意力也转移到了双方共同合作的理念和模式的发展上来。

*以下为David Droga在采访中的部分内容*

在收购正在进行的时候,Droga5是否还在进行比稿?整个收购的过程,自己有没有因此而暂缓手头上的工作?

确实还是有很多比稿要去做,但收购这种事情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极端复杂的,我们确实不得不挪出精力来应付这场交易过程,不过现在一切都过去了。

Droga5有600名员工,而埃森哲互动则有459000名员工,这听上去就令人觉得,Droga5的人不得不融入埃森哲互动的文化氛围中。

要谈融合,我想这件事也并不着急,一切慢慢来便可。我想我们会有差不多三年的时间来适应彼此,我们其实花了很多时间来讨论如何保留我们双方的特点和文化,而且也无需觉得我们仅有600人,这就是“娇弱”的表现了,我们从未停止过成长和发展,更是相当坚挺,因此埃森哲互动是“毁不掉”我们的。

2013年,Droga5曾把49%的股份卖给了当时的WME,这样的经历是否也给今天以一定的启发?

WME(现在的Endeavor)和埃森哲互动,是完全不同行业中的不同企业。我只能说,在遇见埃森哲互动的时候,我们双方正在一起合作一个政府项目,我们彼此看到的是自然状态下的对方,也因此,我看到了埃森哲互动是如何进行作业的,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基本方法论,我深深的为之震撼,而这才给我们之间的对话提供了前提。

那除了规模效应外,Droga5还能从中埃森哲互动身上得到什么?

他们在营销上的见地深度和技术发展水平绝对是首屈一指的。他们可以真正的打造一个营销生态,并且进行维护和运营。他们可以捕捉到的是广告主的商业心声,他们有任何一家创意公司都没有的首席技术官的加持,也许,在融合初期我们内心都存在惶恐,但是埃森哲互动确实可以完成我们连做梦都无法做到的项目。

可以举个例子吗?

比如,埃森哲互动正在开发一种医疗设备,以此来辅助心脏疾病的治疗。他们还会给《权利的游戏》做视觉特效。他们还给嘉年华邮轮创建全新的系统,改变了整个销售端的流程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客户体验。这些案例说明了什么,也许我们作为创意人,脑海中有无数的想法,这很伟大,但埃森哲则能让这些想法成为现实。

刚刚说到人们对融合的恐慌,是指Droga5的员工吗?

是的,很多Droga5的员工在听到这一消息时,显得极为震惊。毕竟很多人来到Droga5就是因为其“独立性”,但被收购一事,让很多员工感觉Droga5要被卷入到另外一个体系中了,这必然会让Droga5失去其本身建立的意义。

所以,真的有人因为这个离职?

我们没有因此而失去任何一个人,哪怕我们公司的员工可是各个公司觊觎很久的。相反,谁这个时候离开那恐怕就是那个人疯了。

对那些流言蜚语,什么David Droga为自己寻求出路,要卖公司变现等等,你有在意或者为其烦恼过吗?

我一点都不在乎。了解我的人都清楚,我要真想卖公司换钱,我大可不用等到今天(Droga5几年前就能卖个好价钱了)。除此之外,我也不是那种差不多了到年纪就退休的人。众多议论之中,无非就两种论调,一是创意之死,二是创意的全新未来。我想要证明后者,我们的行业需要一个新的出口和路径。

很多传奇代理商的命运都与其创始人息息相关。Droga5想必亦是如此,如果有一天你不得不离开了(出于某种原因),你如何保证Droga5的初心不变?

我认为一家公司,不应该仅仅因其创始人而闻名于世。我想我是十分幸运的,当下我有了完美的合作伙伴,还有优秀的创意领袖团队,Droga5可以走得很好,哪怕有一天我不得不离开了,我也希望Droga5可以一直走下去,而不要因为我的离开而一损俱损。

你在一些采访中提到过,因为你是家中的第五个孩子,因此从小便对5这个数字情有独钟,所以这种机缘确实给予了你不一样的天赋?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家中的老幺往往都更具创造力也更聪明。这是优胜劣汰的结果,作为最小的孩子你必须要跟你的兄弟姐妹们一起争夺资源和父母的注意力。当然,并不是说我要去争什么,我想我只是天生具备了这样一种人类基因的特征。除此之外,一个人所处的家庭、城市和国家,都会给这个人的人格和性格形成留下深深的烙印。作为澳大利亚人,我认为我们有先天的优势,无论在美国还是欧洲,我们都很受欢迎,因为我们非常的开放也因为我们那富有魅力的口音。

同时,在生活中经历的种种给了我不断努力和突破的动力,没人想要做千年老幺万年老二,越是困难重重越要尝试突破自我。

去年,Ted Royer因涉嫌性骚扰离职,同时在业务上,Droga5还失去了必胜客跟Ancestry公司,从而造成了业绩下滑,这段坎坷你是如何度过的?

去年确实很艰难。Ted Royer不仅是得力干将更是我的老友,我们不得不分手。同时,因为业务的流失,我们也经历了史上首次裁员。但很讽刺的是,刚经历完裁员风波,2018年的下半年我们却突然的触底反弹,一下子赢了9项比稿。我们赢得了很多新的业务,这也证明了我们的公司文化我们的环境没有问题,我们经住了考验。在最难的时候,我向我的朋友们抱怨过,“这太可怕了”,但很多人都对我说,这其实压根没什么,哪家公司没经历过裁员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你如何看待自己的“自我概念”,因为你一直都以自信满满的人设示人

我想我自身的调节能力比较强大,可以在巨大的自我认同和巨大的不安全感之间找到平衡点。只要这样的平衡存在那么就足以表现得很自信,进而完成我的工作。因此,我更重视那些我们最终产出的作品和内容,以及善待身边的同事们。

所以,在麻烦不断的2018年,你就已经在和埃森哲互动进行谈判了?

其实是在那之前,我们就已经接触过了。但是,在那最动荡的半年时间里,我们之间却未曾再就此事进行进一步的磋商,简单来说,令人痛苦的岁月里,我不想同任何人交流,更不要说出售公司这种事情了。我们压根不是那种人。

之前,媒体都在报道,埃森哲互动应该大致花了4.75亿美元来买下Droga5,这个金额可否帮我们确认一下?

我想说,这个数字并不正确,但我只能透露,不低于这个数。

把公司卖了,自己有给自己买什么好东西吗?

没。我觉得我已经拥有了我想要的一切,我经常对我的孩子们说,金钱可以让更多的人对你感兴趣,但不会将你们变成有趣的人。

埃森哲互动所带来的赋能,何时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来?

一年内,我们正在参与一些以往压根不会参与的比稿。

对那些新创小公司,作为一个过来的成功人士,可否给大家一些建议?

其实所谓的小公司,实则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因为你可以“为所欲为”,用你的毅力和热情去做你要做的事情。但在大公司中,就会有很多人来阻止你做些伟大的事情。

害怕数据和人工智能来替代人类的创新思维吗?

我不害怕,但也不想让一些数据和智能的东西来直接代替我的思考。我们作为创意人,可以借助工具,但终究得我们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

其实,自从Droga5被收购以来,David Droga在很多场合下都强调过与埃森哲互动的那段渊源。“他们做事的方式和流程让我感到震惊”,他也不止一次这样形容过。很多声音都在说Droga5会让创意失去其独立性,但当我们回顾整个行业的进化时,不难发现创意热店无非也是应运而生的产物,有需求便有服务而已。甲方到底需不需要一个创意热店来让创意保持“独立”?其实甲方的需求从未变过,谁能解决自己的问题,那就需要谁。

来源:《AdAge》
*本文做了适当的编辑整理删减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