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台湾本土创意新势力,创集团的生意观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18/11/7 11:33:00

“台湾广告”是一个特别的标签。


因为它足够细腻。这种细腻表现在很多方面,尤其在情感的处理和表达上。不无意外,这受限于台湾市场环境的影响。相比中国大陆地区,台湾市场就特殊得多。


台湾比大陆地区更早接受4A以及国外广告体系的影响。大概40年前,从4A为首的国际广告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开始,中国广告行业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兴起。在4A体系的影响下,一大批怀揣着广告梦想的年轻人纷纷踏入广告行业,将进入4A当作除了作品之外的另一个职业目标。随着中国广告行业的逐渐发展,在2000年前后,市场环境发生了新变化,作为收益最大的“媒介”业务从广告公司中独立出来。这对广告公司来言,是个不小的冲击。而这种冲击对台湾市场而言尤为明显。


2000年前后,台湾广告市场相比前几年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除了来自于台湾整体市场环境,同样,也有来自包括大陆市场的崛起和台湾广告人才的流失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市场已经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受4A体系培育的广告人陆续走出来,有的自己做广告公司,而有的则被刚刚兴起的大陆市场高薪聘请。随着近几年市场的高速发展,广告主需求越来越明确,“用作品说话时代”的到来,给了很多新兴广告公司机会。最近几年,一大批优秀创意热店的兴起也给广告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变化。而聚焦台湾市场,同样也有一批优秀的本土广告公司逐渐兴起、发展和壮大。台湾创集团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并通过6年时间,已经发展成为台湾本土最大的创意传播代理商集团。


1.png

共聚合创新意


“创意”这门生意,他们想做点不一样的


“我们想做点不一样的,换一种做广告的运营模式。”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创集团顺势而生。


2.png

 台湾创集团四位共同创办人

左起:黃琼仪、朱企成、黃志靖、邰柏庆


亨利(朱企成)、Joy(黃琼仪)、乔治(黃志靖),是三个典型台湾4A体系下的广告人代表,他们有着非常相似的背景和职业履历,都曾先后服务于奥美、阳狮、达彼思等国际4A广告公司多年,有着非常资深的从业经验,随着专业能力和作业能力以及自身发展的深入,亨利、Joy、乔治先后从4A体系走出来,创立了各自的广告公司。在当时,彼此的公司其实更多的是竞争关系,经常会在比稿中碰到。至于三位是如何从竞争对手的关系走到一起创立“创集团”,用乔治的话说,“只用一杯咖啡的时间,我们就决定‘在一起’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想要‘做点不一样的’,在这个越来越难且消沉的行业里,让它变回以往那个我们最初热爱且‘性感’的行业。”。


我们常说,广告人是感性的。亨利、Joy、乔治也不无例外。结缘的想法从产生到落实只用了非常短的时间。而关于创集团的名称,也非常符合三位创始人随性的做事风格。在创立创集团之前,三人分别经营5家不同的广告公司,有意思的是这5家广告公司有一个共同点——公司的名称中都带有一个字“创”,于是取其精华的结果就有了现在的“创集团”。


区别于其他广告公司创业初期阶段,创集团并没有合并这5家独立广告公司,而是让每一家公司依旧采用独立运营的模式,保存各自的差异化优势。对此,亨利解释说“这几家公司已经是在市场上打拼过几年且有自己的优势,已经足够具备生存能力和非常好的市场表现,如果整体合并起来,势必会面对很多问题,那我们就在思考,如何求同存异。那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各自独立的运营模式,把彼此的差异化都保存下来,在差异化的基础上找寻共同点,让每一个专业的人做他擅长的部分,其他的事情让创集团帮他去考虑,这才是最好的合作模式。”


作为台湾新兴的第三势力,创集团从2012年创立至今,凭靠这种开放共融的理念,目前已经发展至旗下有33+创意/传播代理商公司的规模,目前集团人数也达到300+员工,业务涵盖了广告、创意、设计、制作、调研、活动、公关、策略整合等多个领域,公司主要分布在台湾本土市场,除了台湾,创集团在最近两年也逐渐向外扩散,包括上海、厦门、甚至像曼谷等海外市场逐步设立分公司。而这份开放共融,创集团也在五周年时,从化学作用里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主张—「共聚合 (Co-Polymerization)」,精准地形容了这充满多元人才与思考逻辑的大平台,是如何透过人与人、公司与公司之间那份美好的化学关系 (Chemistry) 做到真正的求同存异,并将力量紧密整合。

 

3.png

价值链共聚合,共振优化人才网络


创意能否带来生意,是广告公司生存的关键


近几年,台湾广告给我们最大的印象就是洞察细腻。用乔治的话说,台湾广告人非常擅长于把情感‘小题大作’。比如表达‘思念’,也许相比其他文化,台湾人更可以把思念分成很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是市场环境导致的。在创集团成立之初,台湾广告就已经是一个相对饱和的市场,且整个市场经济环境都有些萧条。越是这样,广告公司的机会和价值才能更好的体现。


市场不景气广告主最大需求,就是通过广告公司的创意为他们带来生意的增长。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乔治说道。


对于初创时期就已经具备集团规模的创集团,旗下的公司,在业务能力上有其各自的优势,无论是传统广告还是数字广告,或者汽车、金融等不同行业和领域,他们都凭其自身的特点独自发展,且互相协作,为广告主带来更全面和立体的服务。


经过短短6年多的时间,创集团已经实现整体业务数字达到了4倍的增长。无论是创集团本身,还是所服务的品牌客户,市场和数字也再一次验证了亨利、Joy、乔治最初的策略和运营模式。


让更多的人知道,广告行业依旧“性感”


“广告行业已经不再吸引年轻人了。但其实好的创意和作品还是会让人热血沸腾。我们应该去做点什么来改变这种现状,让更多的年轻人才看到广告行业‘性感’的一面”。


正是这种想法,创集团从创立之初,就决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定期为员工进行内部培训。在2015年开始,创集团更是在每年10月设立了“Creative Day”—创集团创意日,内容围绕在科技、娱乐、创意、人性等多领域为集团员工进行职业培训,而演讲师资的力量也从国内外顶类创意人、戛纳创意节获奖团队等向国际级相关领域扩散。培训范围也从最初的员工内部培训发展成除了员工以外,增加了客户和潜在客户,就在不久前的10月3日今年的创意日上,创集团更是开放了一些名额给广告专业的大学生。在规模上也从最初的二三百人发展到今年有六百多人。


据三位创始人透露,“Creative Day”创意日每年邀请国际重量级的讲师加上整体的规划,会花费集团近百万的资金。而这对广告公司、特别是本土独立广告公司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如果不把钱用来投资员工,那要投资在哪?广告,还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行业”。

 

对于问及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财力去做员工培训时,三位创始人非常有默契地回答道。“做员工培训对内来说,是可以更好的提升员工的职业表现和专业度,以便更好的服务客户。对外来说,只有我的员工足够专业,才会得到客户持续的认可。这是很好投资。也是一个正向的模式。除此之外,像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再选择广告这个行业,我觉得我们有义务去向这些新人去展示,其实广告还是很有趣的。我们三都觉得这事是值得继续做下去的。”

 

人才共聚合,共视突破疆界


 

创集团Creative Day 2018.10.3 共同创办人乔治(黃志靖)


 

创集团Creative Day 2018.10.3 集团创办人、各公司总经理与讲师合照


 

创集团Creative Day 2018.10.3 共同创办人 邰柏庆


对于创集团来说,目前已经进入集团发展的第二阶段。而对于未来集团的战略规划,据三位创始人透露,未来将从两个方面重点展开。从领域上,已经不再单纯聚焦在广告行业,而是向外延伸发展,包括厦门公司的主要业务聚焦在文化内容上和文旅层面。除此之外,创集团在自有品牌层面也有涉猎,包括集团尝试做了茶文化品牌——茶日子。从地域上,创集团不再只是聚焦在台湾本土市场,而是向北京、上海、厦门、东南亚等地区发展。


可以看见,创集团正在围绕“创”这个关键词进行多元化尝试,并且持续发挥 “共聚合”精神整合、优化集团的改变。创立于台湾市场环境萧条时期的创集团,似乎更应该感谢时代,正是这样用实力说话的时代,让他们能在行业中建立起顽强的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并摸索出自己独特的运营模式,逐步发展成台湾本土最大的传播集团。也正如Joy所言 “创集团要做的不是站在时代的浪潮上,也不是跟随浪潮,而是主动去创造那个‘浪’”。至于未来创集团能为行业带来怎样的“浪花”,我们也期待着。